优雅的绅士丨试驾沃尔沃S90 T8

西装定制智能系统介绍词范文-西装定制智能系统介绍词

作者:付洪远

如果说沃尔沃S90是一位优雅的绅士,那T8版本则是在那股子绅士范中多了一份躁动。

这是我开过这辆沃尔沃S90?T8后,脑海中浮现出对于这台车的感受。

这辆车有些优雅的过分。从容的动力,简洁的车身流线,每一处都在彰显北欧特有的那种,柔中带刚的特别味道。

作为沃尔沃品牌“旗舰中的旗舰”,S90?T8更多承载的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一台插电混动的车型,此次试驾的是智逸豪华版,也可以说是最便宜的T8车型。

强调一下,“便宜”并不代表廉价。

拉开车门,上车,旋转启动按钮。

你会发现发动机并不会随着你手上的动作,运转起来找存在感,但这台车其实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嗯,这就是插电混动的优势,很安静。?

挂入D档,松开刹车,这辆S90便如幽灵一般向前滑动。是的,这一切都那么的平顺。但,还请你不要忘记这平顺背后隐藏的是390Ps。

此刻,如果你切换到Constant?AWD或者Power,你会立刻听到发动机介入的声音。千万别小看这套动力总成,深踩油门踏板,你会立马被按在座椅上,来一个实实在在的“推背”。

是的,纵然配置单上标定的320Ps,但在沃尔沃Overboost发动机超增压技术的加持下,全油门加速时,整套动力系统能直接压榨出390Ps。很简单的理解,沃尔沃S90?T8能实现打开“氮气加速”的能力。

轮胎的响声刺激着驾驶者肾上腺素的不断加速分泌。西装下,那股暴躁开始肆意的展现出来。

在连续的弯路中,前全铝双叉臂独立悬架和整体多连杆后悬架支撑的足够到位,足以轻松的应付一般的激烈操作。另外,整个底盘系统对于路面颠簸的化解也较为温和,在通过坑洼时,车身起伏被有效控制,同时减少了多余的动作。

可咸可甜用在他身上可能有些夸张,但却透着特别的和谐。

必须表扬的是这个8AT变速器,换挡逻辑清晰,升降挡不拖沓,唯一的遗憾就是缺少换挡拨片。

不过,买这辆车的人真的会这样激烈驾驶吗?答案显然易见:不会!在充满电的情况下,沃尔沃S90?T8纯电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3公里左右,这足以满足大多数的使用场景。

沃尔沃S90?T8还提供了一个电量保持功能,可以立刻锁定当前电量,在需要的时候再解锁使用,而另一个模式就是“发动机为电池组充电”,这就意味着,只要你舍得增加油耗,那这辆车就会一直保持着有电的状态。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点就是,这辆车无论是有电还是没电,百公里加速成绩都是4.9秒。

再说说全新S90?T8的NVH静谧性表现,除了低速时的安静,在高转速时传递的噪音,只是发动机不断升高得声浪,并不会觉得恼人。胎噪和风噪的控制也只是符合一辆豪华车应有的水平。

作为沃尔沃的拿手好戏,除了驾驶,安全性自然要好好的聊聊。

沃尔沃的安全性是每次都绕不开的话题,这也是沃尔沃品牌不懈的追求。“从沃尔沃品牌诞生之日起,其品牌理念便一直围绕着安全一词展开”,更被网友赞誉为全球最安全的汽车品牌之一。在实际的市场表现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沃尔沃家族的旗舰车型XC90,从02年上市累计销量60万辆,创下了“0”亡记录。

沃尔沃S90全系标配City?Safety城市安全系统、Pilot?Assist领航辅助系统、道路偏移预防和保护系统、LKA车道保持辅助、DAC疲劳警示系统等智能安全配置。

在安全方面,沃尔沃不分贵贱,都一视同仁。

按动方向盘左侧按键,向右选择便能激活“智能领航辅助系统”。这套系统达到了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可以实现在0-130km/h范围内使用,自动识别准度很高。

不过这里要跟大家说的是,这套系统可是沃尔沃5年前的技术。在实际测试中,在逆光和车道线不清晰的时候,车辆会判断失误,这个时候必须要人为介入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深入的体会下源自北欧的设计。

相比较德国汽车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北欧的风格是简洁的生活设计,更注重功能性。?

用绅士一词来形容S90的外观真的不为过。内凹瀑布式六边形进气格栅,搭配“雷神之锤”大灯,个性鲜明。悬浮式设计的车标使整体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简约中透露着精致,沉稳中还带了几分张扬。

侧面简约平直的腰线营造出了优雅稳重的姿态,车身长度为5083mm,轴距则达到了3061mm,后排空间有多大?想象一下。

尾部采用C字型尾灯,以及多线条设计,立体感十足。还是那句,简约中透露着精致,沉稳中还带了几分张扬。

有的人说内饰的豪华程度源自上等的材料,确实是这样,但是不全面,更重要的是设计师的情怀和想法。

作为一个北欧品牌,S90内饰上采用了大量的白桦树木材,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木头的纹理,尽量的去还原大自然的感受,这应该就是是原汁原味的北欧风格。同时还要强调的是,沃尔沃车内材质均是环保材料。

「最后」

沃尔沃独特的品牌味道,低调不张扬,它一直都占据着那部分特定的市场份额。或许它没办法出现在销量榜的榜首,但每当路上有一台沃尔沃驶过的时候,爸爸都会跟怀里的孩子介绍:“这是一台沃尔沃,被号称为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戴着智能手表怎么穿

智能手表到底能不能和西装和谐搭配?

那要看佩戴的智能手表的外表,形状,颜色吧。

不适合,商务场合太正式了,穿着西装配着休闲表不合适,感觉就像穿着西装配着皮鞋一样。

可以。这个根据自己的喜好,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如果觉得与西装不符,担心显得不伦不类的,可以选择华为商务款式的手表。

带防晒袖套怎么戴智能手表

1、智能手表冬天可以戴在袖子里面。冬天由于穿的衣服比较多,所以只能把手表戴在袖子里面,这样也是很方便的。

2、智能手表的戴法:表的位置应该位于腕骨之上,松紧大约是可以紧插入自己的小指就可以,无论你的表的品像如何,请保持外观的干净。

3、wirelesscharger智能手表的正确佩戴就是智能的感光位置,尽量在手腕的内部或者是手腕外部正中间,不要靠近桡骨和尺骨的两侧,只有在两边,这样才能正确的体感应身体的心率等。

1、华为手表右手佩戴在屏幕的底部向左或者向右滑动。华为智能手表是华为推出的首款智能手表产品,于2015年9月2日在IFA2015上正式发布。于2015年11月27号接受预约,2015年12月9日发售。

2、介绍参考图示佩戴手表,保持舒适、贴合的佩戴状态。佩戴过紧或过松会影响您的心率测量数据。

3、华为GT3PRO戴右手当然可以。华为GT3PRO是一款手环式智能穿戴设备,采用可拆卸设计,可以轻松安装在左右手腕上。与许多智能手环一样,它针对左右手佩戴均做了优化,左右手佩戴皆可实现较好的使用效果。

4、华为手表并没有配备挂绳的,这个需要你先拆除华为手表的表带,然后选购合适的挂绳,固定手表就可以了。

5、如果您正确佩戴了华为Watch2智能手表但是无法校准测试,您可以尝试以下步骤来解决问题:重启手表:将手表关机并再次启动,这有时可以解决问题。更新固件:在您的手机上检查是否有可用的固件更新,如果有,请将其安装。

6、工具:华为P210操作系统:EMUI0程序:蓝牙0在手机的设置界面中找到手机蓝牙,点击进入。进入蓝牙界面后,将蓝牙后面的悬浮开关打开。

智能手环和手表一起戴应该怎么戴

说的很对,还是戴一个吧,戴两个感觉太吸人眼球的,戴一个手环就可以看时间和记运动量了。如果正式场合可以摘下手环改成手表。

方法左手带手镯,右手带手表右手带手镯的话做事情很不方便,很容易碰碎,但是不习惯右手带手表的话,这个只是个习惯问题带带就习惯了。

可以。智能手环和手表同时戴的话应该各带一边,就手表佩戴而言,男女佩戴是不同的,一般女士左手,男士右手,那么智能手环则在其另一边佩戴。两种物品都是电子产品,有一定的磁性,戴在一起会有影响。

可以反过来。如果戴运动手环时不戴手表,也跟手表是一个原则,戴在活动量小的那只手腕。如果要一起戴的话,可以都戴在活动量小的那只手,也可以把手表戴在活动量小的手,把运动手环戴在另外一只手。

奔驰威霆改装车实用吗

奔驰VITO威霆改装隐藏了6款超高配置美杜莎版。首先我会介绍福建奔驰Vito和奔驰威霆的裸车基本性能,然后详细讲解奔驰威霆改装美杜莎版的诸多功能和内饰镜头。

相比V260领航版,奔驰威霆的车身超出了40mm,分别为1920mm和1880mm。奔驰Vito威霆全系车身尺寸、长宽高分别为5370/1928/1920mm,轴距为3430mm。宽阔的空空间为之前的改装提供了富余的外部改装空空间。

奔驰美杜莎版的内饰由宾夕法尼亚州前首席华裔设计师杰恩(jaine)设计。内饰由原来的7座商务车改装成隐藏式6座商务车,中间隔板处增加了两个独立的隐藏式秘书座椅,一键电动显示。大大节省了内部空空间,最大化了内部空空间。

奔驰VITO改装商用车可私人定制,可改装高顶、平顶、七座、六座、截电视等。,都有改装证,全国品牌,24小时上门售后服务。奔驰新威霆商务车和奔驰威霆商务车各种内饰改装方案比较多。

奔驰威霆VITO改装商务车美杜莎女王版采用宝格丽设计灵感:以蛇为主要设计元素,诠释智慧、权威、财富。奥利弗·海明(OliverHemming)游艇级钟表周围环绕着由18k玫瑰金、S925银、缟玛瑙和数百颗锆石组成的蛇形元素,精致美观。

奔驰改装商务车藏六件西装兽首美杜莎版雨林艺术,整车内饰采用爱马仕皇家皮革供应商日本成田公司提供的“青龙”雨林蟒蛇,以及泰国进口的热带虎斑檀香,加上意大利Alcantara阿尔坎塔拉麂皮,构成了一件独特的励志雨林艺术。

奔驰Vito威霆改装隐藏六室美杜莎殿堂级私人影音空KEYWOOD智能影院级音响系统:一级车载音响品牌KEYWOOD,5.1声道360°音效环绕,高分辨率音响如同现场聆听;7寸WVGA智能触摸屏,大师听觉调音系统,更懂你的耳朵;支持Android和IOS蓝牙设备无线连接,高清沉浸式智能电视:高清炫彩A+画质,极度还原真实色彩,带来沉浸式观看体验;智能控制系统,满足多种观看需求。

走进车厢,享受奔驰威霆VITO带来的舒适。环顾四周,空又大又亮又豪华,这是我对奔驰威霆商用房车的第一印象。电动窗帘挡住了外界的侵扰,却挡不住奔驰的豪华。

2018款奔驰威霆隐藏六座。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颜色的高档真皮来丰富您的内饰颜色,可以让内饰更加高贵时尚。奔驰威霆也对内饰进行了升级,车身提供真皮、Alcantara、木质和碳纤维材质可供选择。MPV车型配有合金踏板、合金门把手和内置床板。

奔驰Vito威霆改装隐藏了美杜莎空室的六个后车厢,方便放一些行李等等。

百万购车补贴

我终于明白它们是怎么把自己玩的了

我终于明白它们是怎么把自己玩si的了

制造企业都是怎么在转型升级中把自己玩si的。

一、巨婴病

当你是个乞丐的时代,千万不要吹牛,假装自己是皇上,给爷来个御厨,因为它会给你在心里构建一个虚幻而美好的未来。

吹得时间久了,别人没信,你可能反而把自己骗信了。

我走过的1000多家制造企业里,70%都是自己感觉四面楚歌,渠道、店铺全军覆没,人力、材料成本日日攀升,靠打鸡血、跳励志操、给员工洗脑、给客户送钱,拉着代理商加盟商吃吃喝喝,这些老办法是没啥希望了。想突围呢?放眼一望,四面八方都是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

于是土豪们纷纷开始“转型”,做吸尘器的改作机器人,做农机的改做无人机,做衣服的改做定制互联网平台,天下熙熙攘攘,皆为贴上互联网。

很多人以为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其实按照我的经验,工业4.0、CPS、C2M、互联网+、智慧工厂、工业互联网……说起这些新词,其实土豪们比谁都明白,因为各种培训班他们都去了嘛,跟你聊三个小时不带重样的。然而我转进他们车间一看,乱七八糟一塌糊涂,连20年前的基本精益生产都没有,你只要问一句,他们就会说“国内这个行业都是这样的,我们还是比较好的呢!”。

所以我觉得,传统制造企业的困境与其说是因为外部环境的挑战,还不如说是自己内部作。他们是通过一次次美好而成功的战术,让自己最终陷入了战略困境之网,现在是越挣扎,网子勒的越紧。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的制造企业发现,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做,反而活的还好一些,而这种看起来的“好一些”,麻痹了他们对于现状和未来的判断,这是另一种作。

中国的传统制造企业总是在两个极端上来回摆动,当土豪们听了某位大师的互联网思维讲座,热血沸腾的时候,一拍脑袋可以豪掷千金,我就见过一个做钢管的公司,给员工连个口罩都不舍得买,却扔几千万去开发APP互联网平台的。而这些“跨越式”发展的企业,一旦遇到挫折,又立刻缩回来,变得比任何人都保守,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认为你是忽悠、扯淡、不切实际。然后开始怨天尤人,跟政府抱怨给员工上社保太贵啦、环保检查太严啦之类的,高呼“实业难做”,企图让政府出手救他。

如果说爱国主义是恶棍最后的避难所,那么坚守实业就是烂企业最后的护身符。我见过一家企业根本没有技术可言,靠买两台设备、招一批人给别人造东西起家,当年靠着关系辉煌过一段,但是车间管理一塌糊涂,帖上个“坚守实业”的标签,就把自己当成了国家民族的救星,站上了道德制高点。

我替国家谢谢您,求您千万别再坚守了,您除了浪费国家的资源没啥贡献,趁早关门该干嘛干嘛去吧,国家其实没有您坚守会更好……

中国的很多制造企业就像一个巨婴,不是大笑就是大哭,要么激进要么蜷缩,总是不能根据自己的现状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战略。如今上至政府、下至企业,人人都在谈转型升级,但是我看到的是,真正能够转型升级的,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高举红旗,原地踏步”,要么根本不动,要么项目夭折,要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我这次调研的企业中,其中有两家食品制造企业,管理体系很类似,进车间都要先换衣服、带头套鞋套,然后全身吹风,洗手消毒后才能进去。表面上看起来管理都不错,但是我在里面用手摸了几处地方,一家让我沾了一手灰,另一家一尘不染。前一家是咱们中国的龙头企业,后一家是北京市顺义区的一家日资企业,叫京日东大食品(注意是日籍华人,老板是60年代才去的日本,所以你千万别说什么日本人就是比我们认真比我们厉害,中国人不差啥)。

这就是我们制造业的差距,看起来什么都有,但是照葫芦画出瓢总不是人家那么回事。为什么呢?

我们看看细节,那家日资企业,里面每一个地方,哪怕是维修车间的工具,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厂里每一个员工见面都会微笑着互相问“你好”,你别小看这一句话,当员工有了主人翁意识的时候,每一项改进他都愿意贡献智慧。所以那家日资企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这显然是全员参与的结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而咱们的企业往往觉得企业文化就是个虚的东西无所谓,管理就是领导一个人的事,领导当然只能关注到大面,细节他顾不上,而员工觉得管理跟自己完全没关系,自然就是空有架子没有实际。我们跟人家看起来什么都不差,可就是差一点文化,这个一点,其实就是十万八千里了。

所以我一直呼吁,中国制造之振兴,首先在于工业文化之振兴,破除巨婴情结,让企业学会面对现实,学会像成年人一样思考问题。中国现在需要的不是一场以“智能制造”为名的政治运动,而是一场全面的制造业文艺复兴。

二、文盲病

去年的一次走访,去的一个老朋友的企业,做轮胎设备的,他给我介绍自己转型升级的经验。讲了一堆“互联网+”的理念,然后加上乐视贾总的跨界颠覆生态化反理论,最后告诉我他准备进军医疗行业,跟日本专家合作做一家高端的、牛叉的、带有互联网思维的……医院。

医院!

回来后我在网上买了本新华字典送给他,扉页上写了“转型”两个字,这兄弟不明就里,我也没多做解释。今年他投了重金的医院没搞起来,亏了不少钱,再见面说起这事来,我告诉他当时送你字典,就是想让你自己查查那个词是什么写的,是“转型”,不是“转行”。

一个企业冒然转到全新的行业,既没有行业的经验,又没有客户的基础,也没有熟悉监管的团队,失败是大概率事件。而转型是指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和领域内闯出一条生路,在熟悉的轨道上做创新。转行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转型是要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中,跳出原来的框架去思考,从而改变现状、求得生路。只有在一个行业内专注地去经营,长期地去耕耘和积累,才能发现那个行业中的痛点问题是什么,才能够针对这些痛点的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有人肯定会说,你也转过好几次行啊!

我必须得告诉你,首先我每次转行都是因为有一些现实的原因,不得已而为之,是被迫的不是我积极主动去寻求的。其次你只是看到我明面上的行业变了,但是没看到,其实我的内核,“扯淡”的能力始终没变,所有看起来的“转行”其实都是我自己核心能力的价值延伸。

比如谷歌做无人汽车,什么跨界颠覆,中国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效仿之。可你不知道的是,无人驾驶技术本来就是谷歌的长项,它并没有跨界,而是把它的核心技术延伸到了自动驾驶上。很多自动驾驶原本用的就是谷歌的图象处理技术,图像和数据处理的技术这正是谷歌搜索多年来积累的优势所在。你不能把谷歌的汽车看成是一辆汽车,应该把它看成是一部强大的数据处理器,因为他通过声光电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在识别周围的环境,把这一系列传感器获得的信号输入到他的中央处理器当中去,判断我这个车周围都有几辆车在开,这几辆车的速度是多少,发生碰撞的概率是多少,进行快速地运转。所以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实际上不是传统意义的汽车,他的核心是强大的数据和图像的处理器,而这原本就是谷歌的核心技术。

德鲁克说过:“创新未必需要高科技,创新在传统行业中照样可以进行。”美国的创新型企业有3/4来自传统行业,只有1/4是来自科技行业。

转型和创新都需要专注执着的“笨人”,专注在自己的行业,要像华为那样专注,几十年来如一日做通信设备,不炒股、不卖楼、不做金融、不上市。传统制造企业没必要妄自菲薄,觉得自己所在这个行业没什么前途,一定要跨界到云里雾里的高科技行业去。并不是所有人都非要去搞什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你是炸油条的,就把油条炸好,炸成全世界最好的油条,生意不见得比阿里巴巴小。如果遇到瓶颈要转型,可以跳出原有路边炸油条的框架,看看能不能标准化,能不能做成写字楼外卖,能不能配上特制豆浆,或者能不能联合附近的油条摊、煎饼摊整个小吃一条街,这才是真正在转型。

转型的关键在于价值创新,为整个产业链赋予新的价值,没有了价值创新,“转型”只能沦为“转行”。中国制造企业要学会把这两个词区分清楚,如果实在不明白,我也可以卖你一本字典,回家慢慢研究。

三、模式病

这几年互联网行业急速发展,像一个幽灵一样笼罩在中国经济的上空,给我们的制造企业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这就是迷信“模式创新”。

今天我们的传统制造企业非常热衷于搞各种各样的“模式”,任何一个“大师”提出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制造业的土豪前赴后继为之买单,去当大师的小白鼠。而这些模式说到底就一句话“找个新渠道卖货”。

线下代理商不行了改电商,电商不行了换微商,再不行就做直播,做社群营销,做IP营销,C2C、C2B、C2M、O2O、OAO……动不动设个小目标,砸几个亿建个平台,最后发现,无论建了多少个平台,用了多少种模式,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还是不值钱。

其实无论是什么模式,热闹的也就是那三两年,最终能让我们记住的,还是那些好的品牌,那些好的产品。哪怕这些品牌的价格高一点,我们也能忍着,因为他们能给我们信任。也就是,最终让一个企业屹立不倒的,还是你的品牌,无论模式如何变迁,渠道如何改变,品牌都能平移、跨越这些障碍。而品牌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你的产品,能不能给客户,给消费者以信任感。

比如这个月我走访的另外一家德资企业,叫罗森伯格,一个典型的德国隐形冠军。其实它就是个小企业,规模并没有多大,而我去的这家亚太工厂就生产一种小东西,一个汽车上用的连接器。

老实说我并不认为这东西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模式也很简单,生产——然后卖给汽车企业。如果在国内,这种不过就是个乱糟糟的五金加工厂,而这个德资企业,生产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质量控制体系之完善,让自认很有见识的我都要竖起大拇指。我去看车间的电镀环节,这一般是污染比较重的,在北京都要尽量疏解的环节,但是它那里居然一丝异味的都没有,而且连电镀泥都要拉回德国二次提炼。它的负责人跟我很自豪的说,建厂十几年,没有污染过中国一寸土。

你知道它的逻辑,它的模式是什么吗?没错,它做的就是个小东西,在整个汽车里,它占的成本恐怕连千分之一都未必有,但是它的品牌认知度高,产品品质好,作为汽车厂商,不可能为了在这么个小东西上省点小钱,就买一些烂厂商做的东西。所以它看起来是个门槛不高的行业,但事实上被替换的可能性极低。比如刚才说的这家企业,在如今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它还能维持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增长,靠的不是高科技、不是新模式,而是把小东西做到极致,让你换无可换,这就是德国隐形冠军的“模式”。

中国制造企业不要迷恋各种模式,在卖货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狂奔,而忽视掉品牌和产品的建设,归根到底,我们卖的是产品,不是模式。

四、牛人病

这几年各种互联网转型培训班的忽悠,也算让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搞互联网转型,靠自己原班人马是不行的,那咱们就找牛人来替我干吧!

如今的制造企业面临的一系列的困境,很多老板想到解决方法就是找牛人,找大神。上阿里巴巴挖人、上同行业大企业挖人、再不行去美国挖人。

这还不光是制造企业,连互联网公司也迷信这一套,比如前几年某视频网站就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牛人进来,敲锣打鼓欢迎一番,在蜜月期打得火热,但新鲜感一过去,发现好像没什么效果,于是马上反攻倒算,数落别人的各种不是,接着就在企业内部穿小鞋,使绊子,搞批斗,明里暗里各种敲打,最后,不欢而散。甚至有找各种借口欠工资不给钱的,于是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互相指责。

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引进牛人大神,制造业的企业家们终于得出一个结论:这些家伙都是大忽悠、大骗子。我们的制造企业极少有在自己的身上和企业内部找问题根源的,客观的讲,牛人大神们可能是有不少大忽悠的,但为什么偏偏都被你遇见了呢?当你迷信这些牛人大神能解决你所有问题的时候,这种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因为你要明白,牛人到底是什么产生的。

我们很多制造业企业家的逻辑是这样的:一帮牛叉的人(比如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凑到一起,才能做成一件非常牛叉的事。所以我只要把这些牛叉的人挖过来,就一定能把我的问题也解决了。

真相是,当年,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一群普通人,组织到一起,通过协作,加上点运气,做成了一件牛叉的事,于是所有的这些普通人都成为了大神。

所以这些大神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机、平台和资源下功成名就的,而你的企业能够匹配这些资源给他吗?还有,你扪心自问,真的是想跟大神一起做一番事业吗?你其实只是看中他们在的资源,希望能够榨干这些资源后,把他们一脚踢开,空喊事业合伙人,都是嘴上说说。先不说这些牛人是不是真有本事,就算真是诸葛亮,到了你这里,任何一个老油条都可以对他指手画脚,动不动再打个小报告,他也免不了要成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更坏的结果是,牛人来的太多,没事争个宠打个架,外面的战争不好打,先整队友再说。

我们有多少制造企业,引入了牛人大神们之后,各种大会小会的开,一下子推动这个项目,一下子推动那个项目,各种发散各种脑风暴,结果哪个项目也讨论出结果,会议结束,大家做鸟兽散,一切归零,然后再来一轮。

你今天做企业面对的困难,从来不是因为缺少牛人,不是因为你的人不行了,而是因为人的协作方式不行了,也就是你的内部组织架构和沟通机制出了问题。当你的体制不行的时候,用一群牛人,还不如用一群怂人,至少他们不打架。

五、老板病

前两年,有一个制造业企业家想给干股拉我入伙,老实说他的产品还不错,我觉得挺有前途,企业规模也不算小,拿干股总是不吃亏的。但是我去参加了一次他们公司的例会,回来后就决定不要他的股份,也不参与他的业务了——因为我觉得帮他做事是浪费时间。

我只关注到一个细节,就是整个下午三个多小时的会议,除了我这个外人说了两句,全是他一个人在讲话,讲业务想法,讲发展方向,讲人员分工,整个公司的高管团队,居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这样的公司你可想而知,除了老板一个人拼拼活的干活,其他人都是旁观者,这个团队肯定是没有战斗力的。帮他做事,我自然觉得是浪费时间,有那功夫还不如我去看两集电视剧。2年过去了,事实证明,这个公司发展果然不是很好,原来的转型项目没了下文,蜷缩回传统业务苟延残喘去了。

在我们很多传统制造企业里,老板、领导都是全能选手,无所不能。公司内大大小小的会议都可以成为老板个人成功经验的交流会,成为他传授成功致富秘笈的函授班,你还不敢提不同意见,要么说你不切实际,要么说你不服管,再给你穿点小鞋,保证你混不下去。这就是我们制造业企业家们对自己过往成功经验深度迷信的结果。不可否认,传统企业家很多都是筚路蓝缕的发展,依靠个人的聪明才智、人脉关系逐渐壮大起来的。但悲剧就在于,这种成功对于企业家自身的束缚,已经成为了企业转型升级最大的障碍。他们相信“道”,相信万变不离其宗,以为自己三十几年前的成功经验可以指导如今新时代下的一切工作,所以,就导致他们既看不到变化,也不愿意变化。

更可怕的是,这种成功的老板,会在企业内部培养出一个依赖于这种成功的生态系统,也就是跟着老板一起筚路蓝缕开创成功的元老团队,他们是这种成功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质疑这种成功经验,改变就意味着威胁他们的地位,这股强大的保守力量,足以扼杀任何外来的新鲜血液。

这个时候,就算老板们痛下决心想要变革,也只能有两种选择,要么内部进行大清洗,清楚元老,落下个无情无义的骂名。要么内部进行妥协,在新晋者和元老中间和稀泥,这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但长远看必将引发更大的冲突。所以,对于这些带着成功光环的制造业老板们而言,这就是一种骑虎难下、进退失据的局势。

所以,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家,尤其是曾经很成功的企业家,转型升级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破除自己的权威,摘掉自己的光环,这个过程很痛苦很艰难,但是必须去做。因为只有突破过往成功的束缚,我们才能迎来更大的成功。

六、结语

其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坑还有很多,只是时间篇幅所限,也就不再一一列举。

七、尾声

这几年走访了这么多家制造企业,感慨良多。

感慨我们和外资企业的制造水平差距还很大,真的很大。比如我拜访松下电器,25年的老旧工厂,生产的早已没有人买的非智能手机,业务连年下降。但是走进车间,整个工厂干干净净,精益管理体系十分完善,品质控制一丝不苟,让我对日本的制造业水平有了深深的敬意。

感慨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百态,糊里糊涂者有之,朝令夕改者有之,怨天尤人者有之,在亡边缘挣扎着更有之……

然后我也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亮点企业,车间里播放着流行音乐的时尚工厂,楼道里一尘不染的精益工厂,科研能力卓越的技术工厂,智能化水平极高的未来工厂……

紧挨着两家服装企业,用一大块布料的西装50元愁卖,一小块材料的内衣1000元抢着买,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地区,冰火两重天。

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我经常会说的一句话:

“只有产业的新陈代谢,没有帝国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