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鸟集团的基本信息

吉林定制团体西装品牌-吉林定制团体西装品牌有哪些

温馨鸟集团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品牌服装企业,座落在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集团于1996年成立以来,在董事长李玉红先生带领下,以“真心设计、真情缝制、真诚服务”为经营理念,以“温馨和谐、创造完美”为核心价值观,创造了“温馨鸟”品牌系列服饰,并以其“面料顶级、工艺精湛、典雅尊贵、飘逸洒脱”的鲜明特点,在消费者中享有良好声誉。

集团设立销售分公司、制衣分公司、研发中心、工艺中心、信息中心,在东北、华北、华中形成完整的销售网络。在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发挥企业群体优势、提高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由服装纺织业为主体,延伸发展了房地产、酒店等行业。

集团凭借骄人业绩,连续6年被评为经济开发区50强企业,连续五年被评为长春市50强企业和吉林省50强民营企业,并被省里授予“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诚信企业”。“温馨鸟”商标连续三届九年分别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和“吉林省名牌产品”。曾成功开发CBA礼仪服饰系列,并被第六届亚冬会组委会授予“第六届亚冬会官员指定礼仪服装”称号。2007年8月温馨鸟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09年,集团对品牌规划重新进行调整细分,将打造旗下三大系列“奢侈系列、行政系列、商务系列”,同时重新进行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让更多层面的不同客层都能享受到温馨鸟提供的优质产品和高质服务。新建的温馨鸟服装工业园已于2009年开始投入生产。这个占地5.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可年产服装400万套/件的崭新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品牌服装企业! 1999年至2006年连续八年荣获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50强企业

2001年至2006年连续六年荣获长春市50强民营企业

2002年荣获吉林省50强民营企业

2002年荣获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文明单位” 称号

2005至2006年荣获“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企业”称号

2006年至今蝉联“吉林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

2006年荣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

2006年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

2007年荣获长春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劳动模范业”称号

2006年至2008年获中国服装创业“百强企业”“双百强企业” 此称号是东北三省服装行业仅此殊荣

2008年获经济技术开发区“优势企业”称号

2008年获长春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慈善救助先进单位”

2008年获长春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创建卫生城先进单位”

2009年10月被吉林省质量监督局评为诚信企业

2006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利润总额第64名

2006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销售利润第4名

2007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利润总额第74名

2007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销售利润率第4名

2007年温馨鸟集团荣获中国诚信万里行全国优秀诚信单位

2008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销售利润率第3名

2008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利润总额第75名

2008年温馨鸟牌男士西服套装产品被评为用户满意产品

2009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销售利润率第10名

2009年温馨鸟荣获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称号。名列利润总额第73名 1997年“温馨鸟”商标荣获“长春市著名商标”

1998年“温馨鸟”商标荣获“吉林省著名商标”

1998年、2000年“温馨鸟”西装荣获在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 “双十佳金奖”

2001年“温馨鸟”男式西服套装荣获“吉林名牌”产品称号

2006年荣获“吉林省著名商标”称号

2007年荣获“吉林省服装最佳品牌”称号

2007年荣获“吉林省服装十大品牌”称号

2007年“温馨鸟”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7年温馨鸟西服品牌被评为吉林省服装十大品牌

2007年温馨鸟西服品牌被评为吉林省服装最佳品牌

2008年温馨鸟荣获“2006-2007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入围品牌

2008年温馨鸟西服品牌被评为吉林省服装最佳品牌 2001年公司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1年荣获长春市纳税先进民营企业

2002年荣获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纳税先进企业

2002年荣获吉林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2004年公司被长春市政府授予“质量认证“先进单位

2005年5月公司被吉林省授予“全省诚信企业”。

2005年加入全省质量监督12365企业诚信信息服务系统

2006年荣获吉林省“百城万店无假冒商标”称号。

2006年荣获中国质量万里行先进企业称号 2001年至2006年连续六年公司工会为开发区先进工会组织

2001年至2006年连续六年公司党支部为开发区先进党组织

2002年公司工会被长春市总工会授予“职工之家”

2002年公司被长春市教育局授予“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

2003至2006年连续四年公司党支部被长春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3年至2006年公司团委被开发区授予先进团委。

2004年被市妇联授予妇女工作先进集体。

2005年至2006年公司共青团组织分别获长春市和经开区优秀团组织”、“青年文明号”称号。 2000年董事长李玉红荣获长春市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0年董事长李玉红荣获长春市优秀企业经营者称号

2002年集团副总裁韩松霜被授予“长春市劳动模范”

2002年集团常务副总裁杨中才被授予“长春市先进工会主席”

2002年集团常务副总裁杨中才被授予全省质量管理先进个人

2004年集团副总裁韩松霜被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

2007年董事长李玉红荣获中国诚信单位万里行全国优秀诚信企业家

2009年董事长李玉红荣获五一劳动模范奖章

品牌服装发展史

不同品牌服装有各自的发展历史,列举不完,下面列举中华古代文化发展历程:

1、 先秦时期的服饰

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当时的服饰依据穿着者的身份、地位各有分别。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制、等级制度日益严格。

商周时期,服饰形式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裳用间色,即以正色相调配而成的混合色。服装以小袖为多,衣长通常在膝盖部位。衣服的领、袖及边缘都有不同形状的花纹图案,腰间则用条带系束。春秋战国之期,出现一种名为“深衣”的新型服饰,它是一种连体服饰。深衣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饰样式,故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用作常福、礼服,且被用作祭服。

在战国时期,胡服的诞生打破了服饰的旧样式。胡服的 短衣、长裤和革靴设计,善于骑射,便于活动,在军队里广为盛行。

先秦时期的鞋履,主要有履、舄、鞋、靴等形制。诸履之中,以舄为贵。周代君王之舄有白、黑、赤三种颜色,分别在不同场合穿着。鞋是一种高帮的便履,以皮革制成;靴则是来自西域,胡人骑马射箭时穿着,后来汉族人也逐渐接纳。

2、 秦汉时期的服饰

秦朝统治中国的十五年间里,秦始皇兼收六国的车旗服御,创立了衣冠服饰制度。秦朝的服饰仍然是连体式,宽袖、大袍,服饰制度严禁。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冠帽。因此,汉代的服饰中的冠制特别复杂,有十六种之多。汉代的鞋履也有严格的制度:凡祭服穿舄、朝服穿率、出门穿屐。妇女出嫁,应穿木屐,还需在屐上画上彩画,系上五彩的带子。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大体上仍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各少数民族初建政权时,仍然按照本族的习俗穿着,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也开始穿着汉族的服饰。

中原人民的服饰,特别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衣服的形式适体。六朝的服饰,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则穿褂襦,杂裾双裙,甚是美观。这个时期的服饰,可以参鉴《洛神赋》、《列女传》等图卷。

北朝的服饰,以合身的裤褶装、短袍衫,各式的靴子为特点,服装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妇女的服装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种花冠为点缀,进而导致宋代的凤冠定制。

南朝服饰 北朝服饰

洒脱娟秀的魏晋风度 锦履立花纹,绣带同心苣—晋

4、 隋唐五代时期的服饰

隋初的服饰,比较朴素。袍衫和胡服是当时的主要服饰。自隋炀帝起,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因此日趋华丽。这种华丽的风格一直延续至唐代。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 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唐代仕女下装多穿裙子,腰束的极高,甚至高过胸部。裙色以红、紫、黄、绿最多,其中以红色最为流行。衣身袒胸短襦、肩披宽长的肩巾、下穿高头云履。妇女服饰展现性感魅力,其中著名的是明衣的使用。明衣原属礼服的中单,是用透明的薄纱制成。在以往只当作内衣穿着,但是在盛唐时期,明衣被拿来当作外衣,并成为盛装。

女扮男装也是唐代的服饰特点之一。身着窄袖圆领长袍、配腰带、穿长裤,另外可以穿胡服、戴胡帽,女扮男装的模样;这些服装有宽袖、窄袖,有圆领、翻领,以及乌皮六合靴,是当时很有特色的服饰。

5、 宋代服饰

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

6、 辽金元时期的服饰

五代十国以后,中国社会先后出现了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为主体的政权。这些民族的服饰虽然保存了一部分汉制,但更多的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

辽代服饰衣冠服制并不统一。金代服饰初始也不甚完备,直到元代,服饰才日趋成熟,日渐华丽。元代服饰统称长袍,男女差异不大。用华丽的织金布料及贵重的毛皮制成;但是由于民族性质,分为蒙制和汉制两种。典型的蒙制冠服是以“姑姑冠”为主的袍夫,交领、左衽、长及膝,下着长裙,足着软皮靴,是元代皇后贵妃所穿着的服饰。汉制的妇女服饰一般沿用宋代的样式,以交领、右衽的大袖衫或窄袖衫为主,也常穿窄袖的长褙子,下穿百褶裙,内穿长裤,足穿浅底履,这类服饰是当时服饰的特点表现。

7、 明朝时期的服饰

明代对于整顿和恢复传统的汉族礼仪十分重视。首先,废弃了元朝的服饰制度,随后根据汉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作了新的规定。

明代的男子服装恢复了唐宋的传统特色,以袍衫为主。朝服仍然免冠;文武官员祭祀时戴梁冠,穿赤罗衣裳;冠上的梁数及所佩戴的绶分别等级;职官公服穿袍,盘领、右衽、袖宽三尺,用丝或纱等制成。袍服的颜色有所定制:一至四品用绯,五至七品用青,八至九品用绿,并按照级别绣织各种纹饰。常服比较的简便,一般由乌纱帽、团领衫及革带等组成。

明代的妇女主要穿着衫、袄、霞披、裙子等等。衣服的样式大多仿自唐宋,恢复了汉族的习俗。普通的明代妇女的礼服规定只能为紫色粗布,不许有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等浅色,不许用大红及**。明代的仕女服饰有礼服和便服之分,礼服为宽大的上衣、大袖衫,便服则合身、窄瘦、修长,以长袄和长裙为主。这一时期,云肩、比甲(长背心)的使用最有特色。明代仕女穿着崇尚窄瘦合身,一般是对襟的窄袖罗衫与贴身的百褶裙;明代妇女喜欢将比甲当作外出服穿着,并配以瘦长裤或大口裤。

明代的缠足之风盛行,并以此为美。服饰多以团花为饰,喜欢紫、绿、桃红及各种浅淡色,至于大红、鸦青、**等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使用。

8、 清朝时期的服饰

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和嫔的冬朝裙,用片金加海龙缘、红织金寿字缎和石青行龙庄缎

清代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代仕女服饰内容主要以旗装为主,包括:旗袍、大衫、大褂、宽口裤、宽褶裙,等等。这类服饰多为合领、右衽,领、襟、袖使用宽大的襕边作为修饰,袖子短而口宽,长及手;袍在身侧开高衩,下穿宽口大裤,足穿花盆鞋。部分清代的服饰沿袭明代的风格,以大褂和大衫为外衣,合领右衽,短袖而宽;下穿宽大的百褶裙,裙长及足,内穿宽口大裤,不穿绣花鞋。

清代的服饰融合汉满两族的风格,大襟长褂,以满族的高领、大襟缘边、宽口袖、衣长至膝的长褂配合汉人的发型、长裙、绣花鞋,有时外套长褙子,有明代的遗风。有些外套坎肩,形式为高领右任、无袖的夹衣,领、襟、衣缘同样饰有宽大的缘边,下穿宽口长裤,足穿尖头绣花鞋。这些都是清代典型的穿着造型。

9、近代服饰 (西风东渐话变革) --辛亥革命后的服饰

自乾隆之后,西洋商品日渐输入我国,制装的外来原材料大大吸引着国内的妇女们,于是在衣着家具上明显地出现了变化,形成崇尚“新式”、“西式”的风气。

辛亥革命后,服制形式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新和保守的分水岭。剪辫的先行者是城市中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偏远乡村仍不轻易接受。当时旗人盛装虽然消失了,但是旗袍仍然存在,女学生中的“蓝布大褂”是领衔的式样,而后日渐流行起来。

由于**的出现,**明星成为逐渐显赫的人物,上海成为中国女装的大本营,粤装、港装成为上海装的一个支派。民国初年女子的生活起了变化,居住在大都市的摩登女子,受外来思潮影响,纷纷走出闺房,奔向社会,投身**业、商业、手工艺业、做教员、舞女以至做官吏等,由于此类职业的要求,改装换容就成为必然之事。

由于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因此服装的款式、材料变化快,而边远山区和农村,相比之下几乎相差 一百五十年。比如当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整烫头发,足着高跟鞋时,河北的三河县妇女头上还戴着三、四百年前的冠子,足下还缠着一双“三寸金莲”;当北平的贵族妇女已经着贴身旗袍之时,在甘肃还有三十年前上海时兴过的大镶滚袖衣。民国元年政府规定了男女礼服的形制,男子有大礼服和常礼服。大礼服分昼礼服和晚礼服两种,均采用黑色衣裤和领结。常礼服有西式和中式两种,中式即长袍马褂,女子礼服是身长齐膝,有领,对襟式,裙的前后有镜面,两侧做裥,两端有带结的式样。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民国初年,福建一些地区甚至还在延用着明代的婚装,女子头戴瓦楞帽或方巾,身披霞帔戴珠冠,男人头戴大礼帽,上缀红缎辫或红丝线,这男女二者的装束实不相称,与都市的距离也更大。

北伐以后,政府规定新服制,男子采用中山装和西装。这两种服式均为外来式样,在官职人员和知识界比较多用,夏季选用白色,其他季节选用黑色或深色。长袍马褂仍然是常服的一种。立领、三袋七个扣子的学生装主要是高等学府的制服。长袍外加坎肩、马甲使用也很普遍。此外上衫下裤或外罩一条纻裙(围系式的或长或短的小裙),是乡间男女的普遍装束。女装在这个时期变化较大,有保留清式偏襟衣裤的;有上衣下裙仿效西式的;学堂中女学生多着偏大襟上衣底襟圆摆,齐肘中袖短衫,黑色绸裙。社会妇女的常装仍以旗袍为主,民国廿年以后这种装束又普遍流行起来。新装的总趋势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各种素色或者印花面料的曲线长旗袍,特点是在衣边加镶条、补花或衣外加套小马甲和丝质围巾,另一种是上衣下裙分开的衣裙式。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子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使得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合体着装最为突出,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遮阳伞握在手中,更显新潮和浪漫。瓯洲和东洋摩登时装,从短裙、内衣以及色彩等方面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多穿红色镶银铃的百褶裙,并以胸罩代替旧时的肚兜〈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种用红布绣花,并加金银链,挂在颈部的护身衣)。此外连衣裙〈五十年代苏联称"布拉吉"〉也较为普遍,追其根源,我国古代传统服式就是上衣下裳的连衣形式,只不过由西方再度传入则更加简化和便于活动罢了。在民国以后的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裘衣仍盛行于富人之家,反毛大衣外用是自古至今的贵重衣物。清代的“端罩”也是一种反毛对襟式外衣,其区别在于不是翻领。“斗篷”是一种外出常用的服式,着此装潇洒自如,风度翩翩,当时这种斗篷在上层人士的男子和老年女子中比较流行。以上服式虽然只有几种类型,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所以众多地区的服式可从几种类型的服式中利用色彩、装饰、原料的不同,选择,变异出更多的服式品种来。

皮鞋、提包和伞,都是日本"东洋女"带进来的。光绪末年在广州就已出现过这种装束,被人们称为"自由女"装束,这表示了她们开放的思想和行为。民国初期开始有一些人行“文明结婚”、做“文明事业”、成立“小家庭”等,他们所穿的摩登服装叫"文明装"。西方服装对我国的影响,主要在二战后的时期。我国女留学生有不少去瓯美名城寻求配偶,于是将东方的装饰艺术带向西方,同时又将瓯洲的服装、饰物和化妆品等带回我国,这些女性自然而然成为外国商品的推销者和消费者。

时装的兴起,也促进了童装的发展,迫使不利于儿童身体发育的紧窄小旗袍和短褂改变成适合身体发育的新式童装。

吉林大学竞选入党积极分子需要穿正装吗

根据吉林大学党委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竞选入党积极分子时一般需要穿正装。正装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员培养教育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穿着正装可以体现出对党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能展示出个人对党的态度和素质。具体来说,男生通常需要穿着正式西装、领带等服饰,女生通常需要穿着正式的套装、裙装等。但具体的穿着要求可能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所以在竞选入党积极分子之前,最好先了解吉林大学党委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以确保穿着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