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1881定制价格-1903定制西装
peaky blinders 2
“剃刀党”是虚构的吗?
答:不是。剃刀党的确是伯明翰流传已久的帮派组织,只不过和电视剧里不同的地方真的很多,peaky blinders在伯明翰并不特指一个帮派。
首先,peaky blinders是真实存在,是活跃在伯明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帮派。
与片中描述的故事背景相似,这帮恶棍是工业革命的衍生品。在当时英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伯明翰,工人的薪资极低,待遇极差,地位更是处于社会底层。
在工人阶级被严重剥削的情况下,一群从工厂被开除的年轻失业男子开始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获取经济来源和社会地位。
别的地方是指抢劫,偷窃,暴力和非法等等行为。并不像剧中那样的高大上,peaky blinders最初形成的原因只有一个——贫穷。
不仅仅是在伯明翰,19世纪末,英格兰的中北部城市中这样的群体有很多。他们以年轻男性为主,没有工作前途渺茫,偷抢坑骗,以犯罪成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peaky blinders就是一群生长在伯明翰贫民窟之中的青年,主要集中在The Cheapside和Small Heath两个地区。
虽然在剧中,大家看到的是光鲜亮丽的谢尔比家族,经营酒馆和赛马场等“教父”式的高端活动。
但其实,现实中的peaky blinders的成员,干的最多的就是偷钱包这种怂不啦叽的事。但也并不是说他们是好惹的。
这些年轻的罪犯很快就开始使用极端暴力,袭击受害者,甚至刺伤或勒路人。
1890年3月,英国一家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peaky blinders”的字眼。
该报道详细的描述了自称为peaky blinders的罪犯对一名男子的野蛮袭击。之后随着他们的壮大,不断有类似的报道在当地出现。
历史学家描述:他们不是那种你想交朋友的人,如果他们在偷窃时被你发现,没有得手。他们就会使用暴力,打晕或弄你,从偷窃变成抢劫。
他们当然也有从事一些高端的业务,不过那是20世纪初极盛时期的事情了。
国内将peaky blinders翻译成“剃刀党”其实是由于电视剧影响,对于该组织名字的误读。
最火的谣传是:剃刀党会在鸭舌帽的帽檐里缝上剃刀刀片,到需要肉搏的时候,他们就会摘下帽子当武器,尤其喜欢攻击受害者的眼睛。
谣传还说,等级越高,帽子里缝的刀片就越多。所以剧里tommy的帽子上的刀片是最多的。
这个说法里peaky就是刀片,blinders就是他们伤人的方式——致盲。
相信大家还记得第一季第二集里,通过谢尔比兄弟仨一场肉搏完美诠释了“剃刀党”名字的场景。
在Lee家族惹怒了谢尔比兄弟之后,三个人完成了摘帽子,亮刀片,往对手眼睛上划的流畅骚操作。
那一段慢镜头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在后面的剧集中,一言不合就摘帽子干架的画面也很多。
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是电视剧在此进行的一个更浪漫主义一些的设定。
原因就是,像剧里这种安全剃须刀片,直到1903才被吉列公司制造出来。
而Peaky blinders此名在1890年代就出现了,显然刀片并不是它名字的起源。
况且,在当时的英国剃须刀片还是个非常奢侈的东西。对于出身底层,还以偷窃度日的大部分peaky blinders成员来说,估计一片都舍不得买,更别说帽子上缝好几个。
那么靠谱的来源是什么呢?尽管没有确凿的石锤,但伯明翰历史学家们普遍认为,peaky指的是帮派每个人都会戴着的鸭舌帽,帽檐从侧面看是尖出来的。
而blinders则是一种当地土话,在伯明翰俚语中指的是“外表引人注目的人”,可以理解成“闪瞎了”的意思。
因为帮派成员就像电视剧里一样,并不像小混混,而是穿的非常讲究得体,有着自成一派的dress code和等级制度。
所以比起剃刀党,这个组织名字更靠谱的解释其实是“戴鸭舌帽又招摇的一群男的”。
话说回来,真peaky blinders虽然不在帽子里缝刀片,但他们真的会用帽子当武器。
西米德兰兹警察博物馆馆长大卫·克罗斯指出:这些帽子的帽檐很硬,不需要刀片也有着不小的杀伤力。(现在的工艺差了很多已经达不到那个效果了)
帮派成员实施抢劫时,会瞄准那些看起来有钱的受害者,使用头槌撞击对方的正脸。坚硬的帽檐会让受害者的流眼泪或暂时失明。
在这个时候,帮派成员就抢走他们的钱财然后逃跑。
这么听好像也没那么酷炫了...
没错,剃刀党的本质还是小混混和罪犯而已,并不是电视剧中那种“高端”的形象。
但由于受穷的待业青年数量极多,peaky blinders就成为了被贫穷笼罩的伯明翰贫民窟中,一种完全独立于主流英伦文化的亚文化。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他们极其富有风格的服装文化。
和该剧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影响一样,历史上的peaky blinders也是靠衣着“出圈”的。
在当时的伯明翰,团伙的成员拥有极其整齐划一的着装,与他们低微的出身不同。
穿着定制的西装,翻领大衣,收腰的系扣马甲,真丝领巾,喇叭裤,高筒皮靴和鸭舌帽。
这点剧里可以说是如实还原了。
还是第一季,最后一集peaky blinders一大家子去找对头Billy Kimber正面刚时,那一段惊天动地的“谢尔比男模团”片段中,有个细节:
当趟过水坑时,有一个peaky blinders的脚步镜头,可以看出他们虽然看起来像穿着皮鞋,但都没有露出袜子。
后面就能看出,其实这是一种中筒靴。为什么不穿皮鞋呢?
因为英国真的太爱下雨了,伯明翰那时候都是土路,容易积水,这种帮派成员天天在街上趴活,穿普通的皮鞋一天下来满脚是水。
所以他们集体配置了方便行动的靴子,警察来的时候也方便跑路,省的鞋跑飞了。
既然穷是怎么穿的起那么贵的衣服的呢?是这样的,在peaky blinders内部,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剧里Tommy那样的精致男孩。
背心西装白衬衫和帽子类似于他们的制服,所以基本上每个成员都会努力去买一套,以显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这些衣服不一定都是很高级的。
但对于高级成员来说,他们会用饰品和更昂贵的服装细节来显示自己。
一个高级peaky blinders会用领带夹,宝石袖扣,金怀表,真丝丝巾。
他们的女眷也会故意穿的很高调,以奢华的连衣裙,丝绸,珍珠和佩戴各种动物皮毛而闻名。
作为一个犯罪团体这不会太扎眼吗?诶,他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整齐的服装,高调且高级的穿着很容易让当地居民,警察和敌对帮派认出来他们是谁。
以便把他们自己和其他无组织的街头混混区分开,尽情显示他们的权力和财富。
在大部分生活贫困的居民甚至警察面前嘚瑟,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当他们的渐渐强大时,看到这样穿着的人,居民和警察就会自觉避开麻烦,甚至给予好处,毕竟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总结一句,这么穿用今天的话就是:我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其实peaky blinders是几个伯明翰地区不同帮派的共同名号,或者说是一种行事风格,并不仅仅属于一个帮派。
这些帮派的特点就是着装整齐,有非正式的等级制度。其中高级的成员像剧中一样,组成了家族制的帮派模式。
在这伙人的胁迫下,伯明翰被控制了20余年。从一开始的偷盗到后来的走私,行贿,,等等逐渐增加他们的筹码。
最后像渗透进法律界,商界,变得越来越容易逃脱制裁,越来越难对付。
其中有几个著名的高级成员,例如托马斯·吉尔伯特,被认为是最成功的peaky blinders之一。
虽然都叫Tom,但他和剧里的Tommy相差还是很远的,他主要的“业务”是。
在帮派极盛的时候,大约20世纪初期。成员基本上在犯事后被抓去,都只关了1个月左右就被释放,伯明翰人碰上他们几乎没有伸张正义可言。
1899年,高层试图通过在伯明翰使用爱尔兰警察来控制他们的猖狂犯罪,以提高当地的执法水平。
(防止行贿,而且爱尔兰警察下手比较狠)
在剧中,第一季出现的狠人坎贝尔警督就是爱尔兰人。
然而现实中就和剧里一样,这一举措并没有成功,很快贿赂就又流进了警局每个人的口袋,犯罪团伙又开始猖狂起来。
高级的成员主攻赛马场,这侵犯到了同城其他帮派的利益。导致在赛马大会时常常出现暴力袭击。
最后这样的冲突终于引爆了一场贫民窟的管理权之战(Cheapside Sloggers),几支黑帮火拼造成了惨重的伤亡。
其中对阵过peaky blinders的,就有剧里出现过的Billy kimber和意大利人sabini。
随着这样的事态愈演愈烈,松散的Peaky Blinders最终敌不过四处结盟的Billy kimber领导的帮派Brummagem Boys。
Peaky Blinders核心家族的成员受不了对手的袭击,慢慢搬离了伯明翰,失去对城市的控制。
所以真实的Peaky Blinders大概站在伯明翰顶峰的时间不到10年,随后替代他们的是Billy kimber,但他也就只支撑了20年。
20世纪30年代,伯明翰已经是意大利黑帮Sabini的天下。
这和剧里Billy和Sabini都被Tommy搞的七零八落完全不同,30年代时Peaky Blinders已经从伯明翰街头消失。
事实上,Peaky Blinders的影响力主要是在文化上,论实力和其他两个差的还很远。至今,伯明翰当地人仍然会用Peaky Blinders形容帮派和小混混。
首先,Tommy Shelby是不存在的,在剃刀党的历史中没有这么一个真正carry 全场的老大,毕竟他们是一群小帮派组成的。
但是Tommy Shelby的设定微妙的和他剧中的对头Kimber比较相似。他从街头混混做起,成为Brummagem Boys的头领。
在富足后搞赛马,并控制了中部至南部的多条赛道,成为业大亨。在伯明翰的地位稳定后,试图染指伦敦进一步扩张。
和第二集谢尔比家的路线有点像...
但不论是谁夺得了伯明翰之王的称号,这些团体都随着二战的爆发和渐渐规整的法律环境被取缔或自行解散。
一些伯明翰人的祖辈中就有peaky blinders的前成员,不过没有人愿意讲述那些事。
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羞愧的过去,并不值得拿出来显摆,也没什么风光的。
因此,现在流行的Peaky Blinders也仅仅是存活在流行文化中的一个小小的方面而已。和帮派文化已经没有太大关系。
无论如何,还是继续期待下一季会发生点啥吧....
sources:
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剪辫运动是清末的一场群众性的剪辫子运动。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江西军政府,同时实施了除旧布新措施。首由军政府贴出剪辫告示:“自武昌起义推翻清帝,重振汉室,凡我同胞,一律剪去胡辫。”当时南昌城内七处城门口,以及督军衙门(市政府)、府学前、百花洲等十处,皆设有“义务剪辫处”,凡来剪“文明”发式或剃光头者,一律免费。
历史背景
“剪辫”,最早开始于在海外定居的华侨及暂居海外的华人(主要是流亡的革命派、维新派及留学生),前者为与当地社会同风同俗,后者又加有明显的反清色彩。时间始于1895年,至1905年左右蔚然成风。
早在1895年10月,广州起义事败后,与陈少白、郑士良逃亡日本。抵横滨后断发改装,以示与清廷决绝和革命到底的决心。
等革命者剪发易服,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事实上,来自民间的剪辫呼声,也已有多年。
独立撰稿人傅国涌曾撰文指出,剪辫之风,并非因辛亥革命的到来才兴起,从晚清开始,有识之士就不断呼吁剪辫子,一些大胆的言论也随之出现。1903年1月15日,天津《大公报》的征文题目赫然竟是《剪辫易服说》。
1903年3月15日,《大公报》刊出征文第一名获得者朱志父的《剪辫易服说》,他力主剪辫易服,认为这和废弓矢、立学堂一样,都是因时制宜之举。并希望从皇帝开始改穿西装,把剪辫易服与尚武精神、强健体魄联系在一起。《大公报》按语称之“新中国特别精神”,“唤二百余年来不醒之沉梦,呼数百万方里不返之国魂”。
30年代中期欧洲最流行最时尚的西服又哪几种
20年代—30年代,西服基本上大部分的形式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一些局部和细微的变化,由于欧洲的影响,以至于到国际,具有国际场合的服装,我们现在把它叫做国际服。
西服,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男士在各种场合的日常衣装。 西服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想了解西服文化,就不能不重温一下西服的历史。
西服的始祖:1690年,究斯特科尔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领带的始祖:1705年,克拉巴特
1670至1675年间,克罗地亚轻骑兵作为路易十四的近卫兵在巴黎服役,他们被称为“克拉巴特近卫兵”,其脖子上系一条亚麻布引起人们的模仿而成为男装领口不可缺少的装饰物,这就是现代领带的始祖“克拉巴特”。当时,如何系好这条带子是评价贵族男子高雅与否的标准之一,因此,许多贵族专门雇用从事此项工作的侍从。
长裤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1829年,庞塔龙
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者把长裤“庞塔龙”作为对贵族那紧身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的革命来穿用,最初庞塔龙的裤长只到小腿肚,后来逐渐变长,1793年长到脚面。到十九世纪前半叶,裤腿时而紧身,时而宽松,与传统的半截裤并存。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男裤完成现代造型。
诞生于休息室的现代西服:1853年,拉翁基·茄克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上层社会,有许多礼仪讲究,特别是夜里的社交活动,男士必须穿燕尾服,需举止文雅谈吐不俗。晚宴过后,男士们可以聚在餐厅旁的休息室小憩,只有在这里,才可以抽烟、喝白兰地、开玩笑,也可以在沙发上躺卧,这时那笔挺的紧包身体的燕尾服就显得不和时宜。于是,一种宽松的无尾茄克就作为休息室专用的衣服登上历史的舞台,这就是“拉翁基·茄克”,约产生于1848年前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茄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限于休息或郊游、散步等休闲时穿用。十九世纪后半叶,这种茄克上升为男装中一个重要品种,当时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穿的牛津茄克、剑桥外套也都是这种造型。
1904年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与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王睿谟开设的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全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四十年代的“军服”:1940年,跨肩式西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崇尚威武的军人风度,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流行军服式。自1940年前后起,男装流行Bold look,所谓“Bold”是大胆的意思,其特点是用厚而宽的垫肩大胆地夸张和强调男性那宽阔、强壮的肩部,与之相呼应,领子、驳头以及领带也都变宽,前摆下角的弧线也变得方硬。裤子宽松肥大,上裆很长。
英国田园式的流行:1982年,田园式
八十年代是一个复古的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度复苏,西方传统的构筑式服饰文化又一次受到重视。七十年代末的倒梯形西服这时又回到传统的英国式造型上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这个传统造型中追求舒适感;胸部放松量较大,驳头变大,扣位降低。单件上衣与异色裤子的自由组合很受欢迎。人们在稳重的传统造型中追求无拘无束的休闲气氛,以在宽松舒适的休闲味西服中寻找传统美的感觉。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用粗花呢制作的“田园式”非常时髦,从此,休闲西服日渐兴盛。
___Just for you ``
西装的发展历史谁知道?
西装的历史
西服,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至今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男士在各种场合的日常衣装。 西服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着装效果能体现出大方简洁、端正、挺括、工艺精致感和合体贴切性,并且穿着者的年龄跨度大,适宜于老中青三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想了解西服文化,就不能不重温一下西服的历史。
西服的始祖:1690年,究斯特科尔
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克尤罗特”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围线上下的几粒――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装一般不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领带的始祖:1705年,克拉巴特
1670至1675年间,克罗地亚轻骑兵作为路易十四的近卫兵在巴黎服役,他们被称为“克拉巴特近卫兵”,其脖子上系一条亚麻布引起人们的模仿而成为男装领口不可缺少的装饰物,这就是现代领带的始祖“克拉巴特”。当时,如何系好这条带子是评价贵族男子高雅与否的标准之一,因此,许多贵族专门雇用从事此项工作的侍从。
长裤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1829年,庞塔龙
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者把长裤“庞塔龙”作为对贵族那紧身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的革命来穿用,最初庞塔龙的裤长只到小腿肚,后来逐渐变长,1793年长到脚面。到十九世纪前半叶,裤腿时而紧身,时而宽松,与传统的半截裤并存。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男裤完成现代造型。
诞生于休息室的现代西服:1853年,拉翁基·茄克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上层社会,有许多礼仪讲究,特别是夜里的社交活动,男士必须穿燕尾服,需举止文雅谈吐不俗。晚宴过后,男士们可以聚在餐厅旁的休息室小憩,只有在这里,才可以抽烟、喝白兰地、开玩笑,也可以在沙发上躺卧,这时那笔挺的紧包身体的燕尾服就显得不和时宜。于是,一种宽松的无尾茄克就作为休息室专用的衣服登上历史的舞台,这就是“拉翁基·茄克”,约产生于1848年前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种茄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限于休息或郊游、散步等休闲时穿用。十九世纪后半叶,这种茄克上升为男装中一个重要品种,当时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穿的牛津茄克、剑桥外套也都是这种造型。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
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诞生于清末,是“红帮裁缝”为知名民主革命家徐锡麟制作的,徐锡麟于1903年在日本大阪与在日本学习西装工艺的宁波裁缝王睿谟相识,次年,徐锡麟回国,在上海王睿谟开设的王荣泰西服店定制西服,王睿谟花了三天三夜时间,全部用手工一针一线缝制出中国第一套国产西装,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工艺未必超得过西方国家的制作水平,但已充分显示出“红帮裁缝”的高超工艺,成为中国西装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行者。
四十年代的“军服”:1940年,跨肩式西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崇尚威武的军人风度,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流行军服式。自1940年前后起,男装流行Bold look,所谓“Bold”是大胆的意思,其特点是用厚而宽的垫肩大胆地夸张和强调男性那宽阔、强壮的肩部,与之相呼应,领子、驳头以及领带也都变宽,前摆下角的弧线也变得方硬。裤子宽松肥大,上裆很长。
英国田园式的流行:1982年,田园式
八十年代是一个复古的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度复苏,西方传统的构筑式服饰文化又一次受到重视。七十年代末的倒梯形西服这时又回到传统的英国式造型上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人们在这个传统造型中追求舒适感;胸部放松量较大,驳头变大,扣位降低。单件上衣与异色裤子的自由组合很受欢迎。人们在稳重的传统造型中追求无拘无束的休闲气氛,以在宽松舒适的休闲味西服中寻找传统美的感觉。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用粗花呢制作的“田园式”非常时髦,从此,休闲西服日渐兴盛
最正统的西服样式,上衣与裤子以及背心都是用相同的面料、色彩缝制而成,并且由西服领带、背心三件套组成,但是很英国式的背心在中国很不受宠,现在少见有人穿着。特别是上海,冬季不是很冷,所以穿着的人更少,其实,我是非常欣赏三件套的,特别是看了《环游地球80天》里的皮尔斯·布鲁斯南更是觉得很优雅、绅士。所以就那三件套为例,作些介绍。包括背心在内的三件套西装,应该是由14个口袋组成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