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装定制宣传语录-关于定制西装的议案
李力的从政之路
从教授到代表
30年前,李力“纯属意外”地走进了西南政法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李力说自己的性格适合教师这个职业,曾打算做一辈子。
刚迈上讲台的一次经历,给李力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次课后,一个学生问她:“李老师,您为啥选择学法律?”李力反问:“学法律不好吗?”那个学生说:“学法律有什么好,您不像学法律的人……” 30年后,已经成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李老师——李力,坐在办公室里,**白边的短袖T恤、白色西装长裤,齐腰的长发从后面盘起,笑容灿烂。她回忆说:“当时那个学生的问话,其实表明了他对法律的一种看法。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法与刑同名,面目可憎。提起法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暴力、监狱。法律的这种形象也影响了现代人的法律观念。当时我就想,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有责任让人们了解、感受法律亲民、护民的本质,应该为改变‘法即是刑’的观念付出努力。这一想法,也影响了我后来的工作。” 在这种回忆中,我们慢慢翻开了李力的人生轨迹。
出川入粤:当教师的感觉真好
李力出生在四川,父母都是中专老师。那场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打乱了所有的秩序,15岁的李力刚读完初中就不能上学了。“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苦闷的一个阶段,我当时觉得特别孤单,就像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人。”值得庆幸的是,受家庭影响,李力并没有放弃学习。其间,百无聊赖的李力在父亲那里看了好多书,大多是数学课本,看完了课本,就做习题集,她一边自学一边以此来打发时间。1977年,高考恢复,一直渴望继续读书的李力欣喜若狂。通过一段时间的自学,次年,她迈进了考场。一心想考进四川大学的李力在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大吃一惊,她收到的是自己没有填报、甚至没有听说过的“西南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我一直对工科比较感兴趣,从没想过会学法律,当时的感觉恐怕这辈子也说不清。”接下来的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喜欢上法律的她,一口气读完了本科、研究生,然后留校任教,从此与法律结下不解之缘。1988年,她与丈夫出川入粤,应聘到广州大学法律系任教。在广州大学,她同时教授宪法、法理、行政法等多门课程,成了法律系最忙碌的人之一。她的投入为她带来市“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的荣誉。“在讲台上的感觉特别好。”回味起三尺讲台,李力依然十分留恋。
从教师到代表:身上的责任越多,担子也就越重
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再到法律系主任,随着角色的转变,李力越来越忙,除了授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都需要她尽心费力。李力的努力被人们看在眼里。1998年,一张张选票将李力推选为代表。1999年,李力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了常委会对《立法法》草案的审议,因提出的修改意见颇有见地,受小组委托在常委会全体会议上作了发言。“在我看来,人大代表意味着一种责任,也就是为老百姓打工的人。我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去履职。每年全国人代会半个月的会期,我感觉比上班还累。今年3月在北京开会,除了去会场,我基本上连宾馆的门都没出过。要准备发言稿、建议、议案……”李力这样诠释自己的职责。 身上的责任越多,担子也就越重,“朋友说我是自讨苦吃,我觉得我必须来讨这个苦吃。”李力笑着说。李力出色的工作能力引起了广州市组织部门的注意,2000年底,一纸调令把她从广州大学调到广州市政府法制局担任副局长。李力已经习惯了校园生活,喜欢教师这个自由并个性化的职业,突然要去政府坐班工作——从一名教授到政府官员,这种身份上的转变她能习惯吗?“工作上倒也没什么,因为还是和自己的专业比较密切。但角色上确实有点不适应,首先是称呼,以前大家都叫我‘李老师’,最多叫‘李主任’,现在突然叫起了‘李局长’,很别扭。”李力笑着说。半年之后,随着机构改革,法制局改为法制办,而“李局长”的称呼又改成了“李主任”,这让李力逐渐习惯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工作压力,又让她觉得喘不过气来。那时候,她天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她的职责是要把最后一道关,但上面给的时间又很紧,经常是相关处室把文件送到她这里来时,已经没有多少剩余时间了。李力有时很着急:“怎么到我这里来的都成了鸡毛信?都是火烧眉毛的时候才送来?”
李力很清楚自己追求完美的个性,她微笑着说:“我可能是一个比较难对付的领导。”在广州市政府法制办和市人大常委会,李力会把别人起草的文稿一遍一遍地往回打,哪怕只是标点符号错了也不放过;对于不熟悉自己业务范围的部门,她会严肃地敲起警钟;关于法规的立项,她要求起草部门必须提供条文稿,而且说明稿和注释稿兼备,否则一切免谈。诸如此类的“苛刻”之举,人们接受了,工作程序规范了,工作质量上去了,李力也感到了一丝欣慰。你努力了,你辛苦了,你付出了,那么,总会有一些关注的目光不期而遇地投向你。2001年,李力幸运地成为代表团3人成员之一,赴非洲的布基纳法索,参加第106届各国议联代表大会。2002年,李力还参加了《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并且是大会发言的五人之一。今年5月,李力又作为青年代表友好访问团第二团的团长,赴俄罗斯参加了“中国年”的活动。
从建议到议案:呼吁政府信息公开
尽管身在国家机关,但李力还是经常以学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2002年6月,国家下发了有关政务公开的文件,作为一名一直关注政府信息公开的学者,李力敏锐地捕捉到其蕴含的重大意义。在她的倡导和策划下,广州市政府法制办第一次提出了制定《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建议。在征得有关领导的同意后,政府法制办和中山大学行政法研究所联合组建的起草小组迅速投入工作。当草案呈现在当年10月的市长常务会议上时,与会的市领导均给予充分肯定。同年11月6日,广州市政府通过了《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并于次年1月1日正式生效。在全国各地政务公开效率较低,制度保障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有学者称,《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是此领域内中国的“第一个阳光法案”。然而,李力并不满足于只让广州感受到“阳光”的力量,她还要把这份“阳光”带到北京。2003年3月5日,在十届一次会议上,李力提交的第一份议案就是呼吁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该议案的核心内容是:敦促各级政府依法公开行政程序和相关政务信息,建立“阳光政府”。李力认为,不管在哪个国家,政府扮演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们国家又有一些特殊的国情,我国从历史延续下来的“官本位”——“政府本位”色彩浓厚,政府管理的范围非常宽泛,加之其具体行政行为往往直接涉及公众利益,所以政府能否依法行政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为民的政府应该透明公开,应该让群众看到行政程序是怎么运作的,让群众监督、让社会监督。一旦这部法律获得通过,公民获得信息将再也不是被恩赐,而是依法享有本就属于他们的知情权,而且如果信息不公开,公民还可依法起诉。”提起当年的议案,李力感慨地说。 4年过去了,李力期盼已久的消息终于传来,今年1月17日第16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李力感叹:“这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行政机关的行为都暴露在阳光之下,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措施。”李力,这个穿越巴山蜀水,来到南粤群岭的女性,脚步还在不停地往前走。去年3月,她当选为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说起这个职务,她表示:“说实话、干实事是我做人的一贯原则,无论做什么,我都会坚持这个原则。”
参加党代会不参加合影可以吗
法律分析:1、首先,开会的时候自己要准备两套自我介绍,根据当时的氛围自己去抽出其中一个自我介绍来介绍自己这个是必要的,然后要在开会之前弄懂这次开会的这些朋友关心什么?就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针对最关心的问题自己做一些相应的准备。2、开会之前想法设法了解一下开会人的背景,就是他们每个人的背景如何。是否相同?当然相同不相同决定着您准备开会内容的多与少,一个有成果有结果的会议是离不开准备与预开的,总之自己得再开会前了解这些朋友的背景,然后了解背景才能将第一步的自我介绍更贴切的讲出来。3、第三步就是会前的一些工作,例如会议是下午三点开,那您就得知道参加会议的朋友什么时间过来参加。如果他们对于您来说比较重要的话,那还得抽出时间去接见,在中国这个就是传统的礼节,所以您是否要在早上十点左右跟他通个话,问参加会议的时间,这个是必做的工作。4、接下来的两个问题也很重要,就是要搞懂他们来参加会议的终极目的,针对于他们为什么参加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要说明什么东西,把会议核心找出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第四条 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各代表团分别推选代表团团长、副团长。代表团在每次会议举行前,讨论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关于会议的准备事项;在会议期间,对的各项议案进行审议,并可以由代表团团长或者由代表团推派的代表,在主席团会议上或者大会全体会议上,代表代表团对审议的议案发表意见。
有关英国的资料
一切从订婚开始。在传统上,年轻男子先要请求女朋友的父亲允许自己娶她。如果女方的父亲答应,然后男方才能向女方求婚。男方时常尝试以罗曼蒂克的方式“蹦出这个问题”,想给女方一个惊喜。有时双方只是一起决定,该是结婚的时候了。男方通常会送给未婚妻一只钻石戒指作为订婚的象征。订婚期可以持续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当大喜的日子临近时,双方各自的好友在婚前派对上会赠送许多实用的礼物。今天,许多未婚夫妻在订婚期间还听取咨询意见,以此为应付婚姻生活的挑战作好准备。
最后就该举行婚礼了。虽然大多数的婚礼沿袭长期以来的传统,但是仍有发挥美国人的个性主义的余地。例如,通常举行婚礼的地点是在教堂,但是有些人却在户外的风景点举行婚礼,少数人甚至在跳伞或骑马时举办仪式!新人可以邀请几百个客人,也可以只邀请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婚礼的色调风格、布置和音乐都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有些事情很少会变化。新娘通常都穿一件漂亮的长长的白色结婚礼服。按传统习惯,新娘的穿着要包括“一点旧的,一点新的,一点借来的和一点蓝色的东西”。新郎则穿着一套正式的西装或无尾晚礼服。几位亲密的朋友参与婚礼作为陪伴,包括伴郎和伴娘。
婚礼开始时,新郎和他的陪伴同牧师站在一起,面对着来宾。当音乐响起时,新娘的陪伴入场,后面就跟着美丽的新娘。一对新人紧张地跟着说出他们的誓言。按传统习惯,双方许诺要彼此相爱,“不论情况较好较坏,不论家境是富是穷,不论生病还是健康。”但有时两人也可以编一套自己的誓言。他们互赠金戒指象征婚姻的承诺。最后,牧师宣布重大时刻的到来:“我现在宣布你们成为夫妻。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
在结婚喜宴上,新娘和新郎向宾客表示欢迎。然后他们切开结婚蛋糕并互喂对方一口。来宾们一边享受蛋糕、混合饮料和其他食物,一边相互交谈。之后,新娘将她的花束投向一群单身女孩。相传抓到花束的女孩会成为下一个结婚的人。喜宴期间,爱闹的朋友用薄纸、锡罐和写着“新婚”的标牌来“装饰”新人的小汽车。宴会结束后,新婚的小俩口就跑向他们“被装饰好的”小汽车,迅速地驶走。许多新人会去度蜜月,即一两个星期的度假旅行,以庆祝他们的新婚。
关于俄罗斯的资料
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此外,俄罗斯还是金砖国家之一。
扩展资料一、俄罗斯的风俗禁忌:
在俄罗斯,被视为“光明象征”的向日葵最受人们喜爱,她被称为“太阳花”,并被定为国花,拜访俄罗斯人时,送给女士的鲜花宜为单数。在数目方面,俄罗斯人最偏爱“7”,认为它是成功、美满的预兆。对于“13”与“星期五”,他们则十分忌讳。
罗斯人非常崇拜盐和马。
俄罗斯人主张“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们也不允许以左手接触别人,或以之递送物品。
俄罗斯人讲究“女士优先”,在公共场合里,男士往往自觉地充当“护花使者”。不尊重妇女,到处都会遭以白眼。
俄罗斯人忌讳的话题有:政治矛盾、经济难题、宗教矛盾、民族纠纷、前苏联解体、阿富汗战争,以及大国地位问题。
二、俄罗斯的风俗礼仪:
1、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着称于世。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迎接贵宾之时,俄罗斯人通常会向对方献上“面包和盐”。这是给予对方的一种极高的礼遇,来宾必须对其欣然笑纳。
在称呼方面,在正式场合,他们也采用“先生”、“**”、“夫人”之类的称呼。在俄罗斯,人们非常看重人的社会地位。因此对有职务、学衔、军衔的人,最好以其职务、学衔、军衔相称。
依照俄罗斯民俗,在用姓名称呼俄罗斯人时,可按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具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与初次见面之人打交道时,或是在极为正规的场合,才有必要将俄罗斯人的姓名的三个部分连在一道称呼。
2、服饰礼仪
俄罗斯大都讲究仪表,注重服饰。在俄罗斯民间,已婚妇女必须戴头巾,并以白色的为主;未婚姑娘则不戴头巾,但常戴帽子。
在城市里,俄罗斯目前多穿西装或套裙,俄罗斯妇女往往还要穿一条连衣裙。
前去拜访俄罗斯人时,进门之后务请立即自觉地脱下外套、手套和帽子,并且摘下墨镜。这是一种礼貌。
百度百科-俄罗斯
杨介人的人物事迹
杨介人17岁时,考入武陟木栾店商业学堂。临行,妻子张杏清给他绣了一对合枕,含着泪说:“你到外地求学还枕砖头睡觉,叫人一想到就心疼……”杨介人一把搂住妻子,说:“知疼知热者,吾妻也!”提笔写了“男女平等,努力奋斗”八个字,让妻子绣在枕头上。说:“你在家也是应该好好上学,读书识字,反对封建礼教,争取男女平等。我在外要努力奋斗,为国为民!”妻子含笑点头,转而问:“听说你要改名?叫杨介臣不好吗?”杨介人嘿嘿一笑,说:’对呀!就是要改名,你想想,现在帝制已推翻,我们要为建立自由、富强的中国而奋斗!介臣这个名太不合时宜了!我要改名杨介人,还要起字叫廉泉!”妻子恍然大悟,满意地笑道:“我懂了!介人者,耿介之人也:廉泉者,廉洁之士也!丈夫要做一个耿介廉洁之士,为国为民出大力!我得赶紧向你学习哩。”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五的影响下,杨介人在开封报考并被录取为河南省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留学生。1919年12月9日,他同等158名热血青年一起,在上海杨村浦码头,登上了法国司劳克司号(亦名凤凰号)客轮赴法。到法国后,他同蔡和森、赵世炎等入巴黎蒙尼达公学学习法语、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同进在人造丝厂、豆腐作坊和圣沙孟铁厂做工。他们几个人合赁一间小屋,夥用一套炊具,轮流做饭,睡潮湿的地下统铺。没米下锅,他们常常一天只能吃一顿稀饭,饿了就拧开水管喝冷水充饥。冬天没棉衣穿,就靠蹦蹦跳跳等运动取暖。生活虽然艰苦,但杨介人却能苦中求乐,从不悲观,和同学讨论问题,谈到兴奋处,他非常激动地说:“将来回国了,革命成功了,再回顾咱们这一段留学生活,那才有意思呢!”赵世炎语重心长地说:“革命成功?就凭李石曾他们从巴枯宁那里搬过来的一套无政府主义谬论?远着呢!我们可不能受骗呀!”杨介人惊讶地问:“那什么才是救国救民的真理呢?”赵世炎笑笑,递给杨介人一包书,说:’这就是。你仔细学习学习就懂得了!”原来,赵世炎知道杨介人受了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怕他走上斜路,才及时伸出友谊之手。
杨介人把那包书打开一看,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宣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杨介人得到这些书,就如饥似渴、不分昼夜地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或想不通地方,就请教赵世炎、蔡和森、李富春等。杨介人被书中的内容紧紧的吸引住了。他说:“赵兄呀!你可是在我心中拨亮一盏灯呀!这可真是搞革命的法宝呀,没有你的指点,我陷在无政府主义的泥坑里拔不出来,那可是白活一世呀!”
杨介人本来就是河南留法学生的***,他不光自己刻苦攻读,还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介绍给别人,使大家共同受益。他领导河南留法学生积极参加了蔡和森领导的被誉为“国外五”的二二八拒款运动,以及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等等。不久,他被批准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并于1922年6月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第一次代表大会,1923年6月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临时代表大会,在等的领导下,旅欧中国少年***改名为中国***青年团。不久,杨介人被批准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杨介人为自己找到革命真理而高兴,为自己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而自豪。他给远在祖国的母亲写了一封豪情满怀的信,信中说:“儿来法国,漂洋过海,做工求学。儿这几年来东奔西走,不但是为家,而且是为国。咱家贫穷,我是知道的,洋人每年把咱中国的黄金都运往外洋去了,你是不知道的,洋人买咱中国的麦子,把麦就买贵了。咱们中国人要不想法子把洋人们打跑,咱们都成了洋奴了。你的儿子在国外,亲眼看见洋人带着钢盔、和大炮到咱中国去了,你的儿子要大大的与洋人作个对头……”
1923年底,党组织又安排杨介人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1月14日,他和李慰农、刘伯坚等20人从法国到达莫斯科。在这里他学习了《十月革命史》、《联共(布)党史》、《工人运动史》、《世界革命史》、《政治经济学》等,还实地调查了十月革命后苏联工人农民的状况。他兴奋地说:“十月革命就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要推翻中国的统治阶级,建立工人农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国家。”
杨介人回国了,就要奔赴革命的战斗岗位。他精神饱满地走进京汉铁路总工会办公室。工会领导热情接待并告诉他,组织上派他到安阳(彰德),负责京汉铁路从新乡到邢台、道清铁路从道口到焦作这一地区的革命工作。工会领导在介绍了这一地区的简要情况后,嘱咐说:到那里要紧密依靠群众,利用当前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首先把那里的党团和工会组织恢复和建立起来。
杨介人从京汉铁路总工会出来,已经完全变样了:西装革履换成一身破棉衣和一双粗布鞋,一顶破毡帽遮住了他浓黑的小分头。精致的手提箱不见了,代之以一个破烂不堪的小竹篮。他已不是风度翩翩的青年,而成了尘土满面的乞丐。然而,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和坚毅果敢的神态没有变。他决心要在安阳尽快恢复和建立被破坏了的党团和工会组织,并在豫北遍地开花,把旧世界搞得个地覆天翻!
杨介人来到安阳后,住在铁路工人刘铁生家里。遵照中共三届一次执委会关于“河南省以恢复本党在安阳组织为入手办法”的精神,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时而和工人促膝谈心,时而出入于机关、学校、商界。他还不断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分析形势,讨论问题,布置工作,很快培养了罗任一、程玉宣、胡金山等一批党团员,并由这些骨干采取“串冰糖葫芦”的办法,亲串亲,友连友,一个一个动员、诱导、启发。只几个月时间,就先后在安阳火车站、机务段、广益纱厂、振兴铁厂、六河沟煤矿、省立十一中学等恢复和建立了党团支部和工会组织。在条件成熟之后,及时建立了安阳特别支部,杨介人任书记。不久,杨介人又当选为省总工会委员。杨介人心想:基础已打下来了,下一步就要将革命火种点燃,使它越来越猛烈。
1925年6月初,上海的消息传到安阳。杨介人立即和罗任一(省立十一中学教务主任)、(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教导营政治教官)、孔兆林等会同国民党县党部召开会议。杨介人愤怒地向大家报告了惨案发生经过,并说:“,同胞被难,全国各地,皆大震怒,竞相奋起,誓做上海各界后援。我们安阳各界负有很大责任,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鼓动各界大张旗鼓地干去,以形成强大力量,反对帝国主义暴行,维护民族尊严,誓做上海务界后援”。会后大家分头行动,杨介人同罗任一到省立第十一中学,召开师生员工大会。他头戴鸭舌帽,身着工人装,满腔怒火地登上讲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讲,他铿锵有力的话语,炽热悲愤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到会听众。大家振臂高呼“团结起来,打倒英日帝国主义!”“严惩凶手,为难烈士报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接着,杨介人又积极组织联络,相继成立安阳各界反帝大同盟、安阳学生联合会”6月7日通过《民国日报》电函声援上海:“《民国日报》转沪学生会及各工商团鉴,英捕残杀同胞,令人发指,安阳青年誓为后盾!”当天,杨介人等又以国民党安阳县党部名义,向广东国民政府、北京中华民国执政府以及各督办、各、各师旅长、各界联合会、报馆发出函电,电文称:“、全国军阀无故在沪、津、鲁等处封闭爱国团体。其倾向媚外,甘为走狗之心昭然若揭,请全国人民急起声讨……敝部誓作人民后盾,临电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随后,杨介人、罗任一、孔兆林等又分别带领30多个演讲队,携带10余万张传单,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走上街头,向各界群众作报告,讲述惨案发生经过,号召全民一致团结起来,掀起反帝爱国高潮,声讨英日帝国主义残杀我同胞的滔天罪行!
1925年6月10日,杨介人等组织安阳各界3000余人,煤矿等工人8000余人参加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和募捐活动。学校放假,商店闭市,机关停止办公,到各地宣传,“作一种平民教育的大运动,使同胞皆知爱国”。(《晨报》语)安阳各界及豫北其他地方的反帝爱国斗争盛况,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关注。全国有影响的报纸,如《民国日报》、《晨报》、《京报》等,都作了连续报道。
杨介人为了使豫北其他地方的群众运动更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还多次召开焦作煤矿、安阳车站、广益纱厂、六河沟煤矿等党组织和工会负责人联席会议。他说:“我们要收回租界、驱逐列强,取消英日在华特权,必须联合起来,互相支援,一致行动。”他亲自领导的六河沟煤矿罢工,焦作曾派代表支援,并代表工人同资本家直接谈判。他指导持续8个多月的焦作煤矿大罢工,不光动员焦作附近的沁阳、修武、武陟、获嘉等县群众支援,还从安阳等地派代表团到焦作支援,从而取得了罢工斗争的胜利。对于杨介人在安阳这一段的工作,上级党曾经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1926年1月4日,共青团豫陕区委在写给团中央的报告中说:“杨介人好处颇多,吃苦、质朴、积极工作的精神,为豫地工作诸同志中罕见,此间无论工人、学生、职员,对于他个人都有相当信仰……其外向活动能力很大”。全国许多报纸。都作了详细报道。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这次罢工和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煤矿罢工把这一系列罢工行动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一个例证。
1926年,河南再度陷于腥风血雨之中,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战败,奉军和吴佩孚卷土重来,大肆镇压革命,屠杀革命党人。杨介人再次临危受命,出任中共卫辉地委书记。是年冬,他又被任命为安阳地委负责人兼安阳县委书记,由公开转入地下,开展秘密的革命活动。在研究贯彻中共豫区执委会关于“将全省枪会和各种农民自卫武装统一在***领导之下,开展反对军阀政府斗争”的会议上,杨介人说:“为了便于联系,从今天起,我改名为王三畏!”县委军事干事马存汉嘿嘿一笑,说:“王三畏,这个名字好新鲜!”杨介人解释说:“三畏者,就是叫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封建军阀都畏惧害怕也!”于是,“王三畏”遂成安阳县委的秘密代号。
当时,天门会是安阳一带最大的农民自卫武装组织。为了做好天门会的工作,杨介人只身来到林县东油村,会见天门会总团师韩欲明。还没进村,他就被站岗的天门会会员抓住,捆绑起来,蒙住眼睛送到天门会总部,说是奉军派来的探子。韩欲明觉得事关重大,亲自审问:“你叫什么名字?来这里干什么?从实讲来!”杨介人毫不畏惧,说:“我叫王三畏,为天门会兴旺发达,扫尽奉军而来!不见韩总团师,我是什么也不说的!”韩欲明眼睛一亮,噢!这人还确实有来头哩!遂说:“我就是韩欲明,有话请讲!”杨介人理直气壮地说:“有这样对待上司派来的人吗?”韩欲明一笑,说:“松绑!”
落座、上茶后,杨介人示意韩欲明让左右退下,取出武汉国民政府特派员的证明和安阳地委给韩欲明的信,以及中共《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告农民书》、《对红枪会运动的议决案》等文件,请韩欲明认真阅读。他说:“国民政府知道,天门会是豫北最大的农民武装,你对天门会的建立和发展,费尽了心血!现在,北伐战争正在胜利发展,不日即可进入河南,希望贵部抓紧整顿组织,加强纪律,提高战斗力,打击奉军,迎接北伐!这就是我来会总团师的要旨!”
杨介人的话,说到了韩欲明的心里。韩欲明刚一接触就觉得杨介人气宇轩昂,谈吐不俗,经过交谈,更觉得杨介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二人越谈越亲密,越谈越投机。在不长的时间里,杨介人就帮助韩欲明制定了“除暴安良,守望相助,防御兵匪,抵制苛捐杂税,反对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天门会宗旨。他们起草了天门会章程和发展会众办法,规定天门会组织可以不拘一格地和农民协会结合,允许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口号。1927年3月,杨介人又率领天门会代表郭有元、周士龙等参加了河南省武装农民代表大会,带回了许多文件,使天门会骨干进一步从思想上接受***的主张。
在杨介人的具体帮助下,天门会很快发展成地跨晋冀豫3省20多个县、三四十万会众的农民武装。在淇县汲县、滑县、修武、辉县等地,中共组织都和天门会取得了密切联系,他们都乐意接受***组织的指挥和调遣。
1927年初,为配合北伐军进军河南,向北挺进,杨介人和韩欲明号召天门会各级组织,利用一切机会,采取各种办法在各地打击奉军,并且亲率会队,两次远征,在磁县西南乡和火车站四次打败奉军。不久杨介人又派焦福安、郑刚与磁县特支委李相虞联系,率领会众2000余人,一举攻克临漳县城,并贴出了拥护武汉国民政府、反对军阀政府的布告。接着,杨介人又亲自指挥六河沟煤矿工人和天门会众炸毁了漳河铁路大桥,使京汉铁路运输中断,获得了整列车的军需物资,武装了自己,打击了奉军。各地天门会和农民协会在中共的领导下,一致行动,埋地雷、架抬枪、沉渡船、破铁路、割电线,灵活机动,打得奉军如惊弓之鸟,没有立足之地,丢弃的、和其他军用物资,不计其数。奉军外交处长吴晋哀叹说:’安国军(即奉军)此次败退河北,系因红枪会、天门会等农民组织风起云涌,无法对付”。
1933年冬,杨介人到天津寻找党组织,在茶馆接头时,被一姓张的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关进保定陆军第四监狱。面对铁窗,杨介人深深陷入悲痛和愤恨之中。
1927年领导天门会斗争以后,为了迎击、汪精卫、冯玉祥的叛变,杨介人曾在安阳组织了两次武装,但两次都因叛徒的出卖而失败。在开封监狱,他受尽了酷刑,敌人甚至用点燃的蜡烛熏烧他的肛门、手腕、脚髁,致使血肉模糊,周身没一处好地方。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不怨不悔。
这次在保定监狱,敌人的刑罚更加残酷,打得他多次昏过去。面对亡,他咬紧牙关。
敌人对杨介人无可奈何,又查无实据,于是以因“扰乱社会治安,危害国家安全”罪名,判处徒刑10年。在狱中,杨介人利用放风的机会,秘密串连,和狱中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多次参与领导绝食斗争,又被加刑5年。
敌人的加刑,愈加激发了杨介人的革命斗志。他早已把生置之度外,做好最后的安排,给亲友写信说:“我胃病发了多次(指领导绝食斗争),恐怕难得痊愈,我有一子,名叫殿臣,现在上海杨树浦汤促明的木炭代油炉工厂做学徒工,拜托你照顾儿子长大成人”。
1936年12月23日凌晨2时,杨介人与中共狱中支部其他成员一起,领导了越狱大,首先收缴了监狱长、警卫的、钥匙,接着打开囚笼,砸掉刑具,带领上千名冲出狱门,直奔小南门准备出城。不料守门的地下人员被撤换,不能出城。伪河北省保安处保安队倾巢出动疯狂镇压,参加的再次被关入高墙。越狱的组织者和领导者,7人中除2人逃出幸免外,杨介人等其余5人均遭。
1936年12月30日,杨介人被于河北保定监狱,时年37岁。其长子杨殿生亦遭株连,被于西安。
1946年春,沁阳解放。杨介人为之奋斗的愿望实现了!人民政府在他的家乡崇义镇召开了追悼大会,表彰杨介人的功勋,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