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太和有什么物流园

茌平女装大店有几家-茌平定做服装

有茌平物流园。茌平太和有茌平物流园,是茌平县的综合性物流园,拥有整合资源的专业物流企业,具有集疏货、储存、配送于一体的物流体系。茌平太和目前已开展食品、酒水、家用电器、服装等多个行业的物流业务,其中有空港快递、中国邮政、联邦快递、圆通快递、申通快递等知名快递公司分支机构。

山东阳谷县

阳谷县总面积1065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2003年)。其中非农业人口17.02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人口出生率8.99‰,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4.24‰。有少数民族27个,3080人。在山东省西部,东临大运河,南接河南省。

县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52300。行政区划代码:371521。区号:0635。拼音:Yanggu Xian。

阳谷县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博济桥街道、侨润街道、狮子楼街道、阎楼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定水镇、石佛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郭店屯乡、大布乡、西湖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

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汤锦程通过对张氏文化源流的详尽考证,进一步理清了蔺相如文化的传播轨迹,揭示了张氏家族发展缓慢的诸多原因。[现址岩楼N乡张岩寨村]

1999年底,阳谷县境内人口共有2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66%。回、布依、满、壮、蒙古、苗、土家、朝鲜、白、达翰尔等24个少数民族共3180人,占总人口的4‰。在各少数民族中,回族3145人,占各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8.9%。回族多系元、明、清时期因经商、婚姻等关系自江西吉安、山西洪洞及山东省泰安、济宁、冠县等地迁入张秋镇后又流散于沿大运河之七级、阿城及十五里园、范海等地,在集镇自成街道,在乡自成村落。其他各少数民族多系建国后因工作及婚姻关系来阳谷定居或流入。

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3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比重为29.2:47.9:22.9。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9%。实现财政总收入2.8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8.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12亿元,比年初增加6.2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5.21亿元,比年初增加4.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94亿元,比年初增加3.47亿元。

农业

阳谷农业资源丰富,是山东省主要产粮区之一,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瘦肉型猪养殖基地县、食品加工百强县和山东省畜牧强县、放心畜产品基地县。现已形成肉鸡、蔬菜、林果、牧草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肉鸡深加工能力处全国第二位。先后有 13 种农产品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6.23亿元,增长3.2%。农业增加值14.61亿元,增长-0.01%。粮食总产35.89万吨,比上年增长—13.02%;棉花总产0.39万吨,增长8.33%;油料总产3.07万吨,增长—30.70%;水果总产3.46万吨,增长-9.66%;蔬菜总产122.05万吨,增长12.29%。肉类总产9.74万吨,禽蛋总产4.72万吨,奶类总产0.24万吨 。水产品总产0.51万吨,增长2%。全年造林2800公顷,林木覆盖率达到19.6%。全市农机总动力118.04万千瓦,增长0.1%。

工业

阳谷县工业基础雄厚,产品门类齐全,现已形成电缆、酿造、化工、服装、机械、蔬菜加工、水晶玻璃制品、塑料制品、畜禽产品加工等支柱行业,有凤祥牌肉鸡、日辉牌电缆、诺亚牌口杯、景阳冈牌白酒、鹤牌农膜等 20 多种产品分获国家、省级优质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国内,远销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有多项技术和项目列入国家“ 863 ”计划、星火计划。为了实现工业强县战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现有工业产业化、外向型、高科技等特色优势,以增强关联度、提高竞争力为目的,规划建设了阳谷经济开发区,正在打造铜、钢、化工、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五大产业群体,工业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4.38%。实现出口交货值2.65亿元,增长-12.5%。产品销售率99.5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1.02亿元,增长39.65%;实现利润2.41亿元,增长40.72%。实现利税4.34亿元,增长44.6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8.95%,比上年提高15.04个百分点。

建设 环保

完成基本建设投资0.29亿元,比上年增长-88.26%。更新改造投资1.05亿元,增长452.63%;房地产开发投资0.53亿元,增长-15.87%。资质五级及以上建筑企业14家,实现增加值2824万元,增长7.97%,实现利税458514万元,增长5.24%。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1100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和周转量110万人、9400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92%和4.99%。公路货物运输量204万吨、周转量1357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2.51%和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334万元,增长37.47%,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81万元,增长13.4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8.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4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城乡商品交易市场53处,同比增加0处,成交额7.202亿元,同比增长0.17%。实现进出口总额3900万美元,其中出口3000万美元。新签利用外资项目3项;合同外资额2201万美元,增长35.3%;实际利用外资1155万美元,增长13.2%。主要旅游景点有5处: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景阳冈、海源阁、狮子楼、海慧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360万元,增长20%,其中外汇收入2万美元。

教科文卫

有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生3886人,普通中学34所,在校生5.78万人,其中义务教育学段在校生4.45万人;小学280所,在校生6.54万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13345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3345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项。专利申请量61件,比上年增长3.45%;授权专利10件。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3个,公共图书馆2个,文化馆2个,档案馆1个。拥有卫生机构28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85张,卫生技术人员1700人,其中医生782人。有体育馆1座。

社会生活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0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83元;生活消费支出1353.78元;人均居住面积26.8米。全县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数为908人。其中城镇3929人,增长30%;农村4960人,增长3.55%。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含敬老院)17个,床位1043张,收养1016人。社会福利企业4个,安置残疾人员25人。

青岛纺织业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纺织工业发展迅速,仅棉纺厂纱锭规模就近50万枚)

青岛纺织业发端于1902年,是青岛市的母亲工业和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岛纺织为推动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哺育岛城的工商业以及推动全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青岛市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培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

十九世纪末,青岛曾有过不成规模的纺织手工作坊和染坊。1902年,德国和我国合资企业“德华缫丝厂”的创立以及1916年至1936年间陆续建立的8个日资纱厂,逐步使青岛的机器动力纺织形成规模,成为我国最早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武力侵占青岛的同时,加剧了对青岛经济的侵略和掠夺,掠夺手段由商品输出发展为资本输出,投资重点放在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纺织工业上,仅1916年至1926年10年间,就先后在胶济铁路青岛四方站至沧口站沿线建立了内外棉纱厂(国棉二厂前身)、大康纱厂(国棉一厂前身)、宝来纱厂(国棉九厂前身)、富士纱厂(第二毛纺织厂前身)、隆兴纱厂(国棉三厂前身)、钟渊纱厂(国棉六厂前身)等大型纱厂以及铃木丝厂(青岛印染厂前身)。1935至1936年两年间,又在沧口建起“上海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分工场”(国棉五厂前身)、“丰田纱厂第一厂”(国棉四厂前身)。这么大规模而且速度这么快的资本掠夺在世界纺织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青岛9个纱厂的工人已达33300多人,成为青岛产业工人的核心力量。

青岛纺织工人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榨,最终他们以产业工人的主体身份登上青岛工人运动的舞台。其间,青岛各纱厂工人除以消极怠工、破坏设备等手段进行反抗和斗争外,还多次举行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同盟大罢工(仅1925年就连续举行过3次反日同盟大罢工)。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介石)抗日的爱国行动。声讨国民党军队勾结帝国主义进攻围剿革命根据地。支持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等。青岛纺织工人在斗争中表现出的强烈爱国精神、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精神,带动了青岛产业工人反帝、反封建、反官僚的斗争,成为青岛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青岛纺织行政管理机构的变更

1946年1月2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成立。该公司是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由国民政府财政院院长宋子文提议而建。经过紧张的筹备,1月13日,出任中国纺织建设公司青岛分公司总经理的范澄川调集70余人由重庆飞抵青岛,在茌平路1号(现馆陶路3号)组建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1月25日,接管大康、内外棉、隆兴、丰田、上海、公大、宝来、富士、同兴9个日资纱厂,并分别改名为中纺第一至九棉纺织厂。共有纱锭443504枚、线锭58848枚、布机6830台,除生产民用棉纺织品外,还担负“军工”任务,生产军布军纱。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中纺青岛分公司。此时,青岛纺织业仅国营企业就拥有纱锭389074枚、线锭40216枚、织布机8064台,规模居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为恢复战后经济、建设新中国,青岛纺织企业在广大工人的努力下,仅用10多天时间就全部恢复了生产。

1951年,中纺公司青岛分公司更名为华东纺织管理局青岛分局,以“中纺”命名的各棉纺织厂也随之改称国营青岛第一至第八棉纺织厂,印染厂和针织厂亦改称国营青岛印染厂和国营青岛针织厂。此时,青岛分局所属国营企业19家、私营480家,拥有纱锭41.8万枚、布机13131台。

1953年,青岛纺织管理局成立。到1957年,辖有棉纺织企业9家、棉织厂32家、印染企业15家、针织复制厂9家。年总产值5.4亿元,年利润6369万元,税金4818万元。

1958年12月,山东省纺织工业厅成立,青岛纺织管理局与青岛市染织局合并为青岛市纺织工业局。1962年3月,青岛市纺织工业局和山东省纺织工业厅合并成立山东纺织工业管理局,并将山东纺织工业管理局设在青岛。到1965年底,青岛纺织生产棉纱达到37.99万件,生产棉布2.95亿米。年总产值6.62亿元,年利润1.29亿元。

1970年,青岛市纺织工业局恢复成立。到1975年末,青岛纺织纱锭达到43.2万枚,布机10236台,线锭106657枚,毛纺锭1660枚。年产棉纱44.37万件,棉布3.033亿米,印染布2.28亿米,毛毯1.06万条。年总产值8.89亿元,年利润1.11亿元。

1984年7月,青岛市纺织工业局改称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1987年9月,青岛服装公司划归青岛市纺织总公司领导。至此,青岛纺织工业总公司有纱锭47.7万枚,布机0.95万台。年总产值20.26亿元,利税2.45亿元。

(1994年,青岛国棉五厂装备国际水平的大提花织机)

1995年4月,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转体为资产经营公司,更名为青岛市纺织总公司。

2002年11月,为加快青岛市纺织总公司的职能转换,青岛新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前身)。自此,青岛市纺织总公司和青纺联控股集团分别作为“稳定平台”和“发展平台”,携手并进,共谋发展。

(2007年成立的青纺联银龙纺织有限公司装备的国际先进大提花织机)

历史功绩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各行各业开展的“红五月”劳动竞赛中,青岛国棉六厂值车工郝建秀创造“郝建秀工作法”被作为新中国纺织行业第一个科学工作法在全国纺织行业推广。紧接着,青岛纺织又创立了“五一织布工作法”和“五三保全工作法”,这对解放初期青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全国纺织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青岛纺织,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装备、管理体制、技术力量,还是产品质量、产值、上缴利税以及产品出口,在全国纺织工业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赢得了“上(海)青(岛)天(津)”美誉。

六七十年代,青岛纺织向国外及国内各纺织行业输送了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先后支援过越南、圭亚那、柬埔寨、巴基斯坦、尼日利亚、赞比亚等国家纺织工业的建设,支援过北京、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新疆等地新建的棉纺厂。同时还在山东枣庄、平阴、德州、滨州、蒙阴、济宁、临清、诸城、临沂、惠民、菏泽等地先后建设了15个分厂。

至1995年底,青岛纺织为国家累计创造产值近400亿元,上缴利税100亿元。

青岛纺织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十一五”以来,青岛市纺织总公司依托青纺联控股集团作为百年纺织的传承主体和发展平台,实施了调整重组、转型升级战略,初步构建起以纺织为主业、棉纺为核心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工贸一体、产业链配套完整的专业化公司,主要产业有棉纺、印染、针织服装、国际贸易,并涉及海内外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等领域。国内控参股企业三十余家。现拥有棉纺26万锭、无梭织机1600台,年产各类印染布1亿米。主要产品有各类功能性、差别化纱线,高品质的人棉、天丝、莫代尔、纯棉系列高中档服装面料,各类花色布以及风靡非洲的“凤凰”牌真蜡仿印花布系列等。已成功在非洲赞比亚和亚洲柬埔寨实施了战略投资项目,海外市场网络也已涵盖亚洲、非洲、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海外机构。年营业收入50余亿元,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500强和全国棉纺色织业排行榜领先企业。

该公司致力于新材料应用,产品大量采用天丝、莫代尔、有机棉、竹纤维、绢丝、羊毛、维劳夫特、圣麻纤维、吸湿排汗纤维、牛奶纤维、腈纶纤维、甲壳素纤维、大豆纤维、珍珠纤维等绿色环保系列纤维和抗静电、导电及阻燃等特色纤维,成为诸多世界著名材料开发商、生产商的战略伙伴。致力于新工艺创新,通过对纺织品功能优化和趋势研究,综合利用各种新型材料和纤维特性并与棉纺技术融合,在产业链纺、织、染各环节进行工艺创新,不断挖掘和优化提升新型材料和纤维多组份的复合功能,总结掌握了多组份纤维的配比与结构规律、新型成纱方法和织造、染整工艺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独有的核心技术能力和系列化的产品能力。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原创开发的面料和家纺产品在近几年的全国性设计大赛上屡获大奖,并入选中国家用纺织品流行趋势企业,推出了“青纺联”面料、“韵”新中式家纺和“海诺尔”服装等自主品牌产品,与海尔集团实现跨行业强强合作,共同打造“海尔兄弟”儿童家纺服装品牌。集团公司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组份、差别化、功能性纺织品在业内享有盛誉。

该公司有装备精良的产业基础。通过“十一五”以来的持续调整提升,形成了专业的特色纱线和家纺面料、服装面料生产工厂,拥有国际一流的紧密纺设备,带大、小提花和锁边装置、190㎝-390㎝幅宽的进口喷气和片梭织机,以及精密的纺织测试仪器等。精梳能力达到100%,无接头能力达到100%,合股线100%采用倍捻机,实现了100%“无梭化”生产,可通过ERP实时管理具备数字化接口的高档设备,为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了技术保障。集团公司专注于主业的同时,投资印染、家纺、针织服装等相关产业,形成了棉纺织、针织服装和印染工业园区,控参股企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一体化的订单解决方案。

目前,该集团依托国内纺织行业唯一的“国家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中国多组份纱布精品基地”以及在行业内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整合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知名纺织企业等多方资源,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正在四方产业园加紧建设“青岛现代纺织产业园”,着力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意、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园区,最终目标是实现“两个聚集、两个提升”。即聚集全球纺织行业产品、技术、信息、市场和人才,聚集纺织业研发、生产、贸易及品牌传播等产业。提升青岛纺织业国际地位和山东乃至全国纺织产业发展水平。该园区规划分期开发建设,目前一期项目已全部竣工,形成13万纱锭、年产高档差别化纱线12000余吨的产业规模。广泛应用绿色、环保新型原料,研发生产出防辐射、防静电、阻燃等功能性新产品,兰精天丝、莫代尔新型纤维纱线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3以上。园区二期项目将主打“科技+文化”牌,通过对工业遗存保护,着力建设反映青岛纺织文明的科技文化馆、精品展示区、BLOCK街区等文化魅力与科技元素交相辉映的行业生态圈。不断整合技术资源,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纤维科技,致力于纺织新材料应用、新工艺创新和功能性新产品开发,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吸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入驻,把园区打造成纺织科技研发基地、精品生产基地、企业总部基地、工业文化旅游基地、现代服务业聚集中心、纺织产品(全球)交易

聊城市工信局科室有哪些

聊城市茌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单位内设机构

内设科室

(一)综合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文电、会务、督查、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值班、安全等局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建议提案办理、局机关信息化等工作。负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专项资金。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局直属单位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负责人:张文广

联系电话:0635-4276193

(二)人事股

主要职责: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负责人:张燕

联系电话:0635-4276016

(三)政策法规股

主要职责:负责汇总编制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分析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起草局机关综合性文稿。组织研究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承担和协调信息、宣传和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负责起草区级权限内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负责局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办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相关工作。负责推进本系统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组织编制系统内权责清单。负责行政许可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人:贾振

联系电话:0635-4276270

(四)运行监测协调股

主要职责:负责监测分析全区工业和信息化近期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工业和信息化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的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落实国家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政策和省、市、区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措施。

负责人:贾南

联系电话:0635-4276263

(五)绿色发展推进股

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发展工作,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负责牵头拟订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综合性产业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研究提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制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基地)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关政策,负责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技术改造管理。申报编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规划重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项目。负责研究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组织实施有关技术创新重大专项,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负责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品牌战略,指导“好品山东”品牌建设。协调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参与拟订实施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推进行业质量工作。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政策。研究提出产业转移总体规划和政策建议。牵头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淘汰落后产能有关工作。协调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承担促进服务型制造和工业设计发展相关工作。组织推动工业旅游和工业文化发展,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负责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负责人:张瑞

联系电话:0635-4276267

(六)行业管理股

主要职责:负责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等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国内外原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建议。组织推进相关行业结构调整和产能置换工作。负责拟订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牵头组织推进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新材料产业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创新项目建设。培植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推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基地。负责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医疗、工业机器人、高档机床、智能农机等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提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区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依托国家和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协调组织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发创新与推广,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和国产化。负责轻工、纺织服装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引导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合理布局,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研究分析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食品、医药、家电、盐业等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组织安全技术认证。完善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专营制度和专业化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食盐储备和应急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食盐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承担食盐专营工作监督检查责任。按照规定组织实施相关行业准入和行业规范管理。

负责人:沈婷

联系电话:0635-4276225

(七)信息化股

主要职责:负责全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行业管理工作,拟订电子信息产业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全区重大系统装备、微电子等基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协调推进重点工程项目所需配套装备、元器件、仪器和材料的国产化。拟订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制定并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组织协调重要软件开发,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全区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负责统筹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提出全区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工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协调推进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上云。负责全区无线电管理工作。贯彻执行无线电管理基础技术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国家和省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和规划。负责无线电检测和监督检查。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组织无线电管理法规宣传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全区军品指令性计划的实施。编制全区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规划并组织实施。掌握、分析军工生产动态。负责全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工作。负责军品科研生产资格的审核。办理有关军品外贸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军工企业布局调整。组织实施全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标准,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参与协调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有关工作。负责全区民用爆破器材的科研、生产、销售、储存的管理工作。承担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信息动员办公室、区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工业企业抓好本职安全工作,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负责人:商晓丹

联系电话:0635-4276193

(八)化工产业股

主要职责:负责化工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功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按照规定组织实施相关行业准入和行业规范管理。牵头组织地炼产能整合和转型升级工作。推进化工园区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负责人:王茜

联系电话:0635-4265156

(九)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股

主要职责: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提出全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拟订配套措施并协调落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组织结构调整。联系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社会中介组织并指导其改革和调整。负责贯彻国家和省、市发展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部署,研究提出全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牵头拟订配套措施并协调落实。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推进创业创新基地建设。负责组织开展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培育和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申报工作。负责制定全区企业培训规划,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负责推进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工作。负责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牵头制定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企业开拓市场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进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

负责人:孔祥宇

联系电话:0635-4276263

(十)离退休干部股

主要职责: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局直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负责人:刘海荣

联系电话:0635-4276016

下属事业单位

(一)茌平区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主要职责:承担促进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梳理、宣传和咨询工作,帮助企业争取上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承担提供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和技术分析等服务工作,运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传递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完成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负责人:尚世斌

联系电话:0635-4272230

(二)茌平区工业技改创新服务中心

主要职责:宣传各级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有关政策;承担为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快创新能力建设提供政策咨询;承担为工业企业提升质量和品牌建设提供相关业务咨询及服务工作;完成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负责人:冯铁军

联系电话:0635-4276267

聊城市茌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单位内设机构

内设科室

(一)综合办公室

主要职责:负责文电、会务、督查、机要、保密、档案、信访、值班、安全等局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建议提案办理、局机关信息化等工作。负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专项资金。负责局机关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指导局直属单位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负责局机关、直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负责人:张文广

联系电话:0635-4276193

(二)人事股

主要职责: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负责人:张燕

联系电话:0635-4276016

(三)政策法规股

主要职责:负责汇总编制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分析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起草局机关综合性文稿。组织研究全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承担和协调信息、宣传和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负责起草区级权限内的有关规范性文件。负责局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办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相关工作。负责推进本系统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组织编制系统内权责清单。负责行政许可事项的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人:贾振

联系电话:0635-4276270

(四)运行监测协调股

主要职责:负责监测分析全区工业和信息化近期运行态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工业和信息化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工业和信息化平稳运行的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落实国家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政策和省、市、区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措施。

负责人:贾南

联系电话:0635-4276263

(五)绿色发展推进股

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绿色发展工作,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负责牵头拟订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综合性产业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研究提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制定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案。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集群、产业园区(基地)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有关政策,负责全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技术改造管理。申报编制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目录,规划重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项目。负责研究提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组织实施有关技术创新重大专项,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负责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品牌战略,指导“好品山东”品牌建设。协调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参与拟订实施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推进行业质量工作。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政策。研究提出产业转移总体规划和政策建议。牵头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淘汰落后产能有关工作。协调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承担促进服务型制造和工业设计发展相关工作。组织推动工业旅游和工业文化发展,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负责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负责人:张瑞

联系电话:0635-4276267

(六)行业管理股

主要职责:负责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等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国内外原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建议。组织推进相关行业结构调整和产能置换工作。负责拟订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牵头组织推进新材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新材料产业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创新项目建设。培植新材料产业骨干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推进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特色产业基地。负责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高端医疗、工业机器人、高档机床、智能农机等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研究提出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规划、政策建议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区智能制造装备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依托国家和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协调组织有关重大专项的实施,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发创新与推广,指导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创新和国产化。负责轻工、纺织服装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引导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合理布局,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研究分析轻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发展情况,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负责食品、医药、家电、盐业等行业管理工作,拟订行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组织安全技术认证。完善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专营制度和专业化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食盐储备和应急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食盐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承担食盐专营工作监督检查责任。按照规定组织实施相关行业准入和行业规范管理。

负责人:沈婷

联系电话:0635-4276225

(七)信息化股

主要职责:负责全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行业管理工作,拟订电子信息产业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全区重大系统装备、微电子等基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协调推进重点工程项目所需配套装备、元器件、仪器和材料的国产化。拟订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参与制定并协调落实相关支持政策。组织协调重要软件开发,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全区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指导协调信息安全技术开发。负责统筹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研究提出全区工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和工业深度融合,推进工业电子商务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协调推进工业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上云。负责全区无线电管理工作。贯彻执行无线电管理基础技术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国家和省无线电频率的划分和规划。负责无线电检测和监督检查。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维护空中电波秩序。组织无线电管理法规宣传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全区军品指令性计划的实施。编制全区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规划并组织实施。掌握、分析军工生产动态。负责全区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工作。负责军品科研生产资格的审核。办理有关军品外贸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军工企业布局调整。组织实施全区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标准,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参与协调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有关工作。负责全区民用爆破器材的科研、生产、销售、储存的管理工作。承担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信息动员办公室、区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工业企业抓好本职安全工作,督促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负责人:商晓丹

联系电话:0635-4276193

(八)化工产业股

主要职责:负

茌平职高都有什么专业

幼师、种植、养殖、机电、电子电工、汽修、计算机、建筑、旅游、医卫、会计、文秘、商贸、英语、音乐、美术、服装、服饰艺术、表演、烹饪、影视制作、楼宇、印刷、动漫等。聊城市茌平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是茌平区唯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是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员单位、中国新样态联盟实验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会员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坐落在城区美丽的天鹅湖畔,学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学校现有教职工?293人,其中正高级讲师?4人、中高级教师?229人、“双师型”教师?200人,高级技师?44人、首席技师?3人,教师队伍德高业精。学校现有?73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958名。近年来,学校推进扁平化管理改革,对教学工作重新布局,形成了“三系两部”教学管理体系。

三系为信息技术系、装备制造系、艺术教育系,两部为职教高考教学部和校企合作教学部。学校现开设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维修、幼儿保育、服装设计与工艺、音乐、康复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